本書集結當代傑出視覺文化學者,對攝影與資本主義的關係,進行挑釁式的探討!
Comments closed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Posts
全球對「生成式AI」技術的狂熱方興未艾。媒介理論家維蘭.弗盧瑟(Vilém Flusser)在上世紀曾預見新興社會結構愈發像是一個大腦,而技術圖像作為「全球神經系統的分泌物──即對超級大腦的夢想」已然浮現,並構成了全面自動控制的條件。然而,就在迎接「後攝影」時代到臨之前,世界仍面臨難題。借鑑弗盧瑟所言,人們尚未達到令AI能讓人類真正自由創造的階段,我們反而仍被相對原始的AI控制;我們還未能適當地理解AI,因此也無法妥善地設置AI。而這構成了我們在此的思索與挑戰。
Comments closed
圖像短篇小說登場!
《駭影異視元》VISION PIRATES
《駭影異視元》VISION PIRATES
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
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透析攝影與權力體制的重量級奠基之作!
是什麼讓攝影擁有召喚「真相」的特權?本書撼動了攝影作為「紀錄」型態的信仰──攝影從不引致真相,而是引致權力。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John Tagg)洞察攝影所潛藏的種種權力機制,以及隨之建立的意義生產與真相體系。他檢視「攝影史」的隱晦面,論辨自十九世紀以降,「攝影」如何在資本主義與政府職能的擴張下急速發展、如何形成綿密的社會監控與規訓,以及如何為支配階級所需的社會秩序提供服務。
Comments closed
重磅推出!
張世倫《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張世倫《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一本批判論析台灣攝影史的專著首度問世!
本書集結影像史研究者張世倫近十年來的攝影史研究書寫,重返檔案文獻與歷史事件,以批判性的目光,帶領讀者細細觀察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蜿蜒流動,反思「攝影史」的形構歷程。
Comments closed《異議檔案》(Archive of Dissent)是英國藝術家彼德.肯納(Peter Kennard,1949-)至今最為全面的展出之一,匯集他五十年來多產且具影響力的創作。其作品是社會與政治歷史的重要檔案,同時也展現了作為抗議表達的藝術實踐。
Comments closed阿波根昌鴻(1901-2002)是沖繩伊江島以非暴力運動對抗美軍的著名活動家,同時也是農民以及影像記錄者。
阿波根生於沖繩縣上本部村(現本部町),1925年作為農業移民的他前往古巴和秘魯,後於1934年回到沖繩經營雜貨店,同時致力創辦農民學校。1945年沖繩戰期間,美軍登陸伊江島,他被徵召參戰的兒子在戰事中死亡,即將興建完成的農民學校也遭摧毀,學校土地則被美軍徵收。在強制遷移的兩年戰俘生活後,阿波根於1947年返回伊江島,並於1955年起,帶領伊江島居民展開土地抗爭運動。
Comments closed2024年non-syntax以「備忘術」為題,將各種備忘視為對自身記憶邊緣的探測,藉由收集、記述,或在不斷重寫之間,釐清我們對時間的思考。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