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起將於台北花博爭艷館一連舉辦四天的「2013 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2013 Taipei Art Photo Show),匯集來自十餘國五十位攝影家、藝廊及拍賣公司參與,是台灣少數以攝影收藏和拍賣交易為目標的攝影博覽會。我們在開幕之前訪問了活動發起人、攝影家全會華,談談他的攝影藝術市場觀察,以及他為什麼策辦一個攝影博覽會。
訪談──陳含瑜
VOP __ 台灣目前固定舉辦的大型攝影展覽活動有「Photo Taipei」、「Taiwan Photo 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以及「台北攝影節」等,你覺得這次發起「Taipei Art Photo」和這類活動有什麼不同?
全會華 __ 「Photo Taipei」是在飯店舉辦,展示在一個個小房間,去飯店看照片的感覺不大一樣,因為會有床和其他物品等,不是適合真正看作品、欣賞作品的地方 ; 「Taiwan Photo」則在百貨公司,性質跟我們類似,在國外有名的百貨公司都會辦一些藝術展覽,但是在台灣,以百貨公司作為藝術畫廊的展覽場地,國內的接受度還沒有那麼高。所以我覺得對一般人而言,去百貨公司還是逛街買東西居多,沒有看藝術展的習慣,這是「Taiwan Photo」的困難處。「台北攝影節」的性質則不一樣,比較像是雙年展的模式,是一個節日,展覽和學術的部份不錯,像是邀請國外的藝術家等。但我們的活動,是以銷售為主要目的,比較像是「Paris Photo」的性質。
VOP __ 為什麼會叫做「博覽會」呢?
「博覽會」是世界上共通的名稱。因為博覽會的規模比較大,而且博覽會是有買賣行為的。「藝術節」或「雙年展」這些都不一定有買賣,現場不提供交易,但博覽會裡面是可以有交易的。
VOP __ 為什麼會把銷售、交易作品看得這麼重要?
台灣的攝影要發展,擁有足夠大的市場是有絕對的幫助的。繪畫在台灣的買賣與收藏已有十幾二十年的歷史,並且足夠成熟、有自己的管道,但是攝影一直沒有,畢竟台灣最早收藏的還是繪畫為主。攝影能夠做到這麼大規模博覽會,這是第一次。我希望可以因此被社會注意,帶動國內的藏家,讓他們注意到攝影作品的收藏是值得投資的。
在國外,一張作品可以拍賣到一億多台幣,這個訊息台灣人多不知道,不了解攝影在整個拍賣的環境是怎麼一回事。雖然我們這次沒有辦法邀請到世界兩大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但是至少北京華辰拍賣公司來了。
他們有攝影的部門,專門拍賣攝影,在大陸做得很成功。這次他們自己有一個攤位,主要是宣傳他們拍賣公司的運作模式。如果藝術家想要拍賣作品,想了解要怎樣參與,或是收藏家想要拍賣,他們會說明這些交易是怎麼進行的。
歐美的攝影拍賣每一年都有成長,常常都有活動。亞洲國家就只有華辰,一年春秋兩次,但是還是針對中國。
VOP __ 這次的展覽規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展覽的現場每一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雖然空間不大,但是我覺得再小的空間都可以好好做一個展覽,在ㄇ字型的白牆裡,藝術家必須自己做展覽的規劃和設計,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特色在一個展覽空間中呈現。
在這個空間中呈現的是系列作品,而不是以藝廊為單位,擺放許多單張作品,那樣比較不是給創作者自己的舞台,不考驗藝術家,也無法看出藝術家的特色,所以我想要改變這個模式。看照片的時候要能夠專注地靜下來看,才能看到真正的東西,不會走馬看花。
同時畫廊也必須認真挑選參展的藝術家,因為如果參加的攝影師不被喜歡,也許一張也賣不出去。雖然活動只有短短四天,卻很難預料它的成效如何。
VOP __ 可以談談在展覽中的攝影書區嗎?
書展跟手工書的部份,是因為國外已經把攝影集當成一個重要的產業,在藝術界越來越流行,也變成了投資的項目。在國外,攝影集也可拍賣,在網路上也可以下標購買,變成投資的項目。攝影集出版數量少的時候就更為珍貴,價錢也高,在國外這些東西的價錢炒作很普遍。
國內這幾年才剛剛開始注意到攝影集,但很多都是國外的,國內的藝術家要自己出版不容易,因為賣不出去,大家就不想出,很可惜。我很希望台灣能夠有多一點獨立出版社,只出十本也沒有關係,只要內容精緻,我就覺得有市場。現在三十幾歲的人,有些已經開始在收攝影集了。他們喜歡並且付得起兩千塊以下的書籍,很願意買。
VOP __ 在攝影論壇的規劃方面,看起來不是以深入談論攝影的方式進行?
這次的講座沒有安排得很學術,因為我覺得不需要。像是王志宏談旅行與攝影,很多人喜歡旅行和拍照,但是旅行中要怎麼拍出好照片,這就是很重要的問題。顏忠賢念建築,也很喜歡拍照。我想一般人自己拍的照片,很少擺在家裡,那是西方人的習慣,像是怎麼選擇一個家中適當的角落,放些自己拍的照片,讓照片更出色,類似這樣的觀念上可以有不同的交流。李欣本來就喜歡攝影,從一個攝影家的角度來談收藏攝影,與一個收藏家來談,是不大一樣的。
VOP __ 那麼除了論壇還有與其他領域連結的方式嗎?
我希望能在現場做一些延伸和連結出去的活動,原本想辦個裝框的活動,在現場示範給大家看怎麼裝框,了解其中的專業,這樣大家才會覺得購買攝影作品是值得的,因為購買一件藝術品並不便宜,如果要永久收藏,框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像是作品要搭配什麼顏色的框,這不是單純技術的東西,有時候框比作品更貴。這部份國內很多人都看得很狹隘,但應該要對攝影的理解更廣。攝影是可以複製的,所以很多人認為「多印一張就好了,為什麼要賣這麼貴?」他們不了解一張作品後面,舉凡輸出、器材、裱框都很昂貴,也有很多需要動腦的專業在其中。這些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同時也改變我們對於展覽形式的想像,讓想法活潑起來。來看的人不只看到影像或展覽,也能看到一幅作品是怎麼形成的。
VOP __ 現在的攝影拍賣在國際上是怎麼樣的呢?攝影的可複製性是否讓交易的價錢比繪畫低很多呢?
跟繪畫比起來價格是一定比較低。因為繪畫早期定價的制度就已經存在,但是攝影沒有。攝影從開始到現在也才170多年而已,沒有定下來像是一張8×10的照片要從多少錢開始起價。十九世紀的藝術家,他們也不覺得攝影會賣,因為可複製嘛。
真正賣攝影作品成功是亞當斯(Ansel Adams)開始,那也是他經紀人炒出來的。厲害就在這邊,300、500到800塊這樣,因為他認為這樣才可以銷售,才有所謂的版數的概念產生,之前都沒有。繪畫作品多是唯一一張,但現在攝影也有唯一一張的,版數是越來越少,以前可能有五、六十版,現在十版以下的越來越多!
因為時代改變和社會進步,相對地,攝影在國外已經跟別的藝術形式齊驅,以同一個等級在看待。我們國內有些買家會說,攝影一定要有個保證書來保證這張作品是真的。國外沒有攝影開保證書的,這是很荒謬的說法。
VOP __ 國外類似的大型活動會有攝影創作諮詢的機會,可以拿自己的作品給專業人士提供意見,這次的活動或往後會有類似的安排嗎?
國內還沒辦法這樣。觀念上還沒辦法以付費方式請一個老師幫忙看作品。中國大陸已經做到了,我曾經擔任「大理攝影節」的指導老師,真的有人花800人民幣,與我對談半個小時。他們很認真地作筆記、討論。這在國外很多,最早是「阿爾攝影節」(Rencontres d’Arles)。1994年時我去的時候,那時巴黎圖書館的館長和攝影部門的主任,一個人半個小時免費幫大家看作品,一天大約三個小時。他們看到喜歡的就收藏。做得很成功。很多人都想給他看,所以都拿最好的。因為看了以後就會有機會被收藏。雖然不是給錢,但卻是個榮耀。除了他們以外,旁邊也有很多獨立策展人、畫廊,因為大家信任這個館長,所以當他說這個作品不錯時,其他人就會注意,走出去之後就會有人與你洽談。
在台灣大家都覺得做藝術沒有出路、沒有機會,但卻沒有想到自己花多少時間在上面,往往連別人一半的時間都沒有。而且我們很多藝術家心裡比較怕、不敢告訴別人自己是做什麼的,也沒有對外的機會。國外的這些藝術家,他們真的很敢拿來給你看,而且不是隨便一兩張,是拿一堆出來給你看,讓人不看完也不好意思。
VOP __ 那麼,辦這樣的活動最困難的是什麼呢?邀請國外的藝術家參加嗎?
邀請藝術家反而不是那麼困難。這次邀請到一些我滿喜歡的藝術家,像是日本的平井和穗,他的作品是使用傳統的方式合成,用電腦輸出成一張張8×10的照片,再剪貼組合。那是三十年前的東西,電腦輸一張8×10要花一個多小時喔!所以他就死在電腦前面。我覺得每一個藝術家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我覺得最困難的還是經費。文化部補助很少,很多國家現在都開始做攝影博覽會,因為它能帶動的面向很廣。我們做這個博覽會,自己是會虧錢的,但還是有其他人可以賺到錢,像是照片沖印、裝裱畫框的以及周邊的文創產業是賺錢的。它其實帶動不同面貌的產業,牽扯的範圍很廣,不能只思考單一面向。政府卻沒有考慮到這些。
除了經費外,我覺得國內缺乏做大型展覽的專業人員,在學校教育裡面就缺乏這方面的培育,例如策展,很多人對於策展的概念都是比較小型的,但像這樣的活動牽扯到展覽跟銷售,以及商業模式,專門的人才就不多了。繪畫可能很多人瞭解,但是專門攝影的卻比較少。
VOP __ 這次有公開甄選年輕攝影師參加「slide show」,報名的人數多嗎?
大約有80位。也有國外的攝影師來參加,自己掏腰包來台灣放映他的作品,一個人二十分鐘。最後入選的人,主要是看他們是否是有潛力進入攝影圈的創作者,因為台灣年輕人喜歡影像沒錯,但是我們的教育沒有攝影的科系,所以很多人就自己研究、自己喜歡拍、多看書,但那不是系統化的東西。一個藝術家的養成,有很多的因素,除了大學教育是最基礎的需要外,做到一個成績後,觀念、思想還是要靠知識和各方面填補。
VOP __ 這次的參展攝影師都很年輕,似乎沒有老一輩的台灣攝影師參加?有什麼考量嗎?
我覺得前輩在國內已經宣傳太多了,但是我們這一輩都沒有人幫我們宣傳。真的啊!我們五、六十歲這一代應該要接著老前輩這些人,不然會有斷層。老前輩們也是因為我們搭了很多舞台給他們,不斷地談論、將他們的作品顯露出來,人們才知道他們的東西是那麼地精巧。
美術館也都喜歡收老照片,雖然老照片是脫離不了情感、時代的意義,但我覺得現在應該要介紹年輕一輩,讓台灣年輕人的東西被看到。而且老一輩拍照多是因為自己喜歡,但年輕一代不是,他們以藝術創作為目標,是從創作裡面開始去思考。我希望博覽會可以為他們搭建一個舞台,讓他們可以努力,並且被看見。
全會華,攝影家,1953年生於馬來西亞,1980年於日本東京工藝大學短期大學部畢業。1999年在台北創立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並擔任TIVAC執行長,現為「2013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總策畫,致力於攝影展覽、教育與藝術創作。
2013 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
2013 Taipei Art Photo Show
時間:9/19-9/22 10:00-18:00(最後一天只開放至17:00)
地點:台北市花博爭艷館 Taipei Expo Dome
售票參觀:一般票250元 / 學生票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