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第一代攝影家細江英公於2024年9月16日逝世。
細江英公,1933年生於山形縣。18歲時他參加「富士攝影大賽」在學生組奪冠,其後將作品投稿雜誌又獲得特選,開始步上攝影之路,隨後他進入東京寫真短期大學就讀,並受前衛藝術家瑛九的影響很多。畢業後,細江於1956年在銀座舉辦首次個展「東京的美國女孩」,隔年又參與由攝影評論家福島辰夫所策劃的「十人之眼」展覽。其後,他從事商業攝影工作,並在1959年與攝影家川田喜久治、佐藤明、丹野章、東松照明、奈良原一高、石元泰博等人共同組成攝影家團體「VIVO」,對抗當時主流的寫實主義攝影,發展主觀而具個人風格的路線,引領超現實和表現主義美學,影響了日本的現代攝影發展。1961年VIVO解散,當時他收留一位初來東京發展、本欲參加VIVO的攝影師當他的助手,即是後來著名的攝影家森山大道。
對於細江在攝影創作上帶來的影響,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指出:「細江在拍攝現場常常隨興而動,一有點子便立刻執行,這樣的攝影工作當然相當累人;同時,將低感光度超高反差的MINICOPY FILM的感光度再行降低,使其淡淡顯影,又使用攝影蒙太奇手法將多張底片進行拼貼沖洗,這樣的暗房作業也極為困難。森山大道後來在照片後期製作技巧上成為他人無法仿效的存在,其基礎便是在這個時期打下的。」
細江英公曾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1960年在詩人暨劇作家寺山修司的邀請下,細江拍攝了他唯一一部十六釐米實驗短片《肚臍與原爆》(臍と原爆),同年並以個展「男與女」(おとこと女)獲頒日本寫真批評家協會新人賞;1963年,受作家三島由紀夫委託拍攝風格表現強烈的個人寫真《薔薇刑》(ばらけい),獲得日本寫真評論家協會作家賞,又因三島在1970年「盾之會事件」切腹自殺而受到關注,為其生涯代表作;上述三部作品亦皆可見到著名舞蹈家土方巽的演出參與。1970年,細江則以拍攝土方巽、具前衛劇場感的攝影書《鎌鼬》獲得日本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
細江重視攝影者與被攝體兩者「相遇的藝術」。此外,他也曾嘗試發展他的攝影論,希望超越當時將攝影視為「記錄=客觀」、「表現=主觀」的二元觀點,而將主、客觀比喻為球體的南北兩極,指出攝影的多樣可能性即如島嶼和海洋一般存在於兩極間的各種空間之中——是為他的「球體寫真二元論」。
自1960年代末起,細江投入攝影的教育及藝術推廣,他在攝影院校任教,並與荒木經惟、東松照明、深瀨昌久等攝影家共同成立「WORKSHOP寫真學校」,也參與設立攝影藝廊等工作。1995年,他出任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首任館長,多年來持續推動新生代攝影家作品的展覽與典藏,亦曾吸引許多台灣攝影創作者參加。細江曾獲頒日本旭日重光章等獎項,並獲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勞者」榮譽。其文字著作則集結為《我思我想:我的寫真觀》、《無邊界:我的寫真史》及《球體寫真二元論:我的寫真哲學》並在台灣出版中文譯本。
文 | 編輯部
發佈日期 |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