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冊架仔 #14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事物的表面:斯瓦希里海岸攝影史
The Surface of Things: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the Swahili Coast

Prita Meier著|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24年10月
Prita Mei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Oct. 2024

位於非洲東南方的斯瓦希里海岸港口(Swahili Coast)——包括尚吉巴(Zanzibar)和位於肯亞的蒙巴薩(Mombasa)——長期以來都是充滿活力的貿易中心,不同的民族、思想和物品在此交匯。隨著攝影在十九世紀中期的傳入,這些以穆斯林為主的沿海社區開始育成並改造這一媒介。本書探討塑造非洲沿海攝影的複雜海洋動態,尋究美麗事物所帶來的愉悅與權力,以及人們與其照片如何超越殖民世界的界限。藝術史學者皮塔.邁耶(Prita Meier)呈現東非港口城市的全球連動的網絡中,展示了照片並非靜態影像,而是具有變形能力的流動之物。從最早透過海上貿易引入的照片開始,攝影迅速融入了當地的文化景觀。照片既充當裝飾品,也是品味和國際化的象徵,更被當地精英階級和外來者當作壓迫和物化他人的奴役工具。邁耶在書中指出了明信片和其他流行的影像背後的壓迫,同時描述了非洲人的反抗策略,並揭示人們在照片形像上所施加的表演性權威。本書包含超過兩百張首次發表的照片,嘗試重新將非洲大陸的島嶼和群島重置於全球攝影史的中心,展現出非洲印度洋世界的人們如何將攝影視為壓迫與自由的雙重力量。


蘇聯的「事實攝影」:無現實主義的現實
Soviet Factography: Reality without Realism

Devin Fore著|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24年9月
Devin For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Sep. 2024

本書是對1920年代蘇聯「事實攝影」(factography)研究的首部英文專著。文學暨媒介研究學者德溫.福爾(Devin Fore)透過「事實攝影」主要實踐者的作品,勾勒出「事實攝影」的風格,探討它在蘇聯早期物質文化中的位置,並將其視為1930年代崛起的「紀錄片」流派的先驅。福爾指出,「事實攝影師」(factographer)運用攝影和電影來刻劃「事實」,也記述了現代化改變人類經驗與社會的過程。他將「事實攝影」置於彼時新媒介技術爆炸發展(包括廣播技術、有聲電影及照片媒介之創新)的脈絡進行考察——這些技術讓當時的新聞媒體能夠大規模地改變文化。本書運用莫斯科檔案館和過往未被留意的檔案資料,強調「事實攝影」有別於紀錄片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並將其確立為二十世紀重要的前衛藝術形式之一。本書的研究範圍涵蓋攝影、電影、文學和新聞報導,同時探討蘇聯文化、戰時的前衛藝術、美學和記錄的論題。



視覺不服從:中美洲的藝術與解殖
Visual Disobedience:

Art and Decoloniality in Central America

Kency Cornejo著|Duke University Press|2024年10月
Kency Cornejo|Duke University Press|Oct. 2024

藝術史學者肯希.柯爾內霍(Kency Cornejo)在書中探索中美洲原住民、女性主義和反監禁抗爭在經歷酷刑、失蹤、殺戮以及由美國資助的內戰下的新興藝術策略,同時也揭開中美洲地峽在當前種族、經濟和性別不平等問題上與美國干預的直接關聯,並由此連繫起現今美墨邊境移民的罪犯化與監禁。透過訪談中美洲藝術家和策展人,柯爾內霍提出「視覺不服從」的論點,將藝術視為對抗民族國家、殖民主義和視覺殖民性的方式。書中討論了中美洲的四十位藝術家,論及逾八十件藝術作品,藉以作為對於該地域的歷史遭到抹除的反抗。她拒絕將中美洲人們受苦的形象常態化,而是將藝術家重新定位為能開創自身現實的能動者,並強調以「視覺不服從」作為揭露與對抗殖民主義、異性戀父權、白人至上主義、帝國主義等其他壓迫體系中的解殖美學策略之效。


卡頓的視覺:社交照片的女性主義歷史
Glitchy Vision: A Feminist History of the Social Photo

Amanda K. Greene著|The MIT Press|2024年11月
Amanda K. Greene|The MIT Press|Nov. 2024

本書以女性主義的媒介史研究視野,探索1930年代歐洲流行的攝影媒介文化,檢視作為社交媒介的攝影,如何改變人的身體和存在經驗。為了闡述其中「卡頓的」毛病(glitches),作者艾曼達.K.葛林(Amanda K. Greene)聚焦探討那些從現代視角回望過去時所必然產生的失真(distortion),她將這種「失真」視為工具而非障礙,提出了對早年社交媒介文化的新的觀察方法,同時也揭示了過往的歷史背景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數位媒體環境之間的相似性。作為跨學科研究者,葛林以三個「數位原生的關鍵詞」——即時性(real time)、演算法過濾器(algorithmic filters)和反向監視(sousveillance),來探查1930年代歐洲的攝影媒介環境。她在書中的每一章以一個關鍵詞來與非傳統的檔案——如市面上流行且被女性化的文化工藝品——進行對話,並探討此一時期的技術創新——其中有許多是在過往媒介研究裡被忽視的重要關聯線索:像是英國小說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小說《汙穢的身體》(Vile Bodies)與小報媒體的照片重製、美國攝影師李.米勒(Lee Miller)為英國版《時尚》(Vogue)雜誌拍攝的戰爭攝影作品及其華麗的照片後製技術;還有英國「大眾觀察運動」(Mass-Observation Movement)中的超現實主義民族誌。


崔佛.帕格倫:對抗式演化幻覺
Trevor Paglen: Adversarially Evolved Hallucinations

Anthony Downey編|Sternberg Press|2024年8月
Edited by Anthony Downey|Sternberg Press|Aug. 2024

本書由視覺文化學者安東尼.道尼(Anthony Downey)所主編、每次以一位藝術家作為專題的書系「研究/實踐」(Research/Practice)之第四輯。本輯以藝術家崔佛.帕格倫(Trevor Paglen)為主角,收錄其作品與談話。帕格倫以結合影像製作、雕塑、調查報導、書寫和工程學的跨領域創作著稱,作品關注國家安全、實驗性地理及人工智慧等當前重要議題(歡迎閱讀《攝影之聲》第25期、32期和35期對帕格倫的介紹與訪談)。本書以帕格倫的系列作品《對抗式演化幻覺》(2017年起至今)為題,透過他的創作與觀點,展現出一個充滿魅影與幻覺之域,探討人們如何可以在不透明的結構中進行思考,進而質疑那些經常對自動化的影像生產系統誇大追捧的各種宣稱。道尼在書中的論述則探查由演算法產出影像的神秘領域,並指直AI對世界的生成建模,將無可避免地讓我們與當下和未來產生疏離。


文 | 編輯部
圖 | 出版單位提供
發佈日期 | 2024年10月7日

  • 冊架仔 #13

    冊架仔 #13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 冊架仔 #12

    冊架仔 #12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VOP BOOKSHOP
訂閱《攝影之聲》電子報 Subscribe to VOP e-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