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雅典雙年展:數位技術的敘事編織

雅典雙年展(Athens Biennale)今年邁入第七屆,主題定為「蝕」(Eclipse),聚焦資訊流量在維繫社會運作之餘,遮蔽了哪些個體經驗。面對此跨文化、跨歷史的提問,策展團隊提出「敘事編織」(narrative fabrication)作為關鍵字,不少參展作品模糊了藝術觀賞者與數位科技使用者之間的界線,並在創造新體驗的同時,尋找反省資訊社會的空間。

希臘藝術家瓦莉尼雅.斯佛蘿努(Valinia Svoronou)的作品《恩底彌翁》(Endymion),是一個同名手機應用程式,一方面運用現今流行的擴增實境星座導覽,也改寫希臘神話中恩底彌翁愛上月神的故事,置入在應用程式裡,以神話人物對應電子設備使用者的身份。故事分為三個章節,從去年一月的半影月蝕開始,呼應一年多來的天文事件,最後一個章節完成於今年五月。雅典雙年展之前,則推出最後一次更新。雙年展期間,斯佛蘿努也在一場座談中,邀請參與者一同使用《恩底彌翁》觀星。

Endymion (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 2020. Screenshot courtesy of the artist.
Endymion (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 2020. Screenshot courtesy of the artist.
Outdoor Bench I, 2019.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創立於柏林的工作室「新生」(Nascent),製作了多媒體雕塑《時間分離》(Temporal Secessionism),這件作品由三個元素組成:與人等高的鍍鋅金屬長方體、32吋螢幕、由Instagram擷取輸出的圖案貼紙。《時間分離》實為一次實驗書寫呈現,「新生」工作室和澳洲學者、作家艾米.愛爾蘭(Amy Ireland)合作,定義三種「時間」,強調科技不斷重新劃分共存卻具有根本差異的時區。螢幕上播放的影片解釋著各種時間的特性:由區塊鏈生態系統主導的「能源時間」、以石英晶體產生的脈衝波為基準的「療癒時間」;以及伺服器全球同步之下形成的「機械時間」。展覽期間,觀眾可以透過WhatsApp接收文本片段,讓作品能在遠距持續進行。

Temporal Secessionism: Timezones #1-3,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實境模擬(live simulation)也沒有在此缺席,希臘藝術家戴奧.提昂塔費里蒂斯(Theo Triantafylidis)的《儀式》(Ritual),創造出一片全景式的加州沙漠。實境模擬泛指源於電腦演算法的角色和環境形成了一個持續發展的世界,根據一些基本參數設定,人、事、物便會自行產生互動,宛如自足的生態系統。《儀式》的主要角色包括開車的土狼、駕駛電動滑板車的烏鴉,還有一個螞蟻帝國,沙漠則開發自既有的遊戲引擎組件。戴上互動式頭戴裝置後,便能夠遊走在一片既好笑又有些恐怖的末世景觀,在那裡,作為經驗主體的人,被迫面對電腦生成的種種人造物。

Ritual, 2020 (Still).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he Breeder Gallery, Athens.
Ritual, 2020 (Still).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he Meredith Rosen Gallery, New York.

「數位技術」作為此屆雅典雙年展的重點,亦涵括其他視覺媒材如素描、繪畫、攝影與軟雕塑(soft sculpture)。在長期關注文化與身份形塑的評論家、策展人賴瑞.歐瑟—曼沙(Larry Ossei-Mensah),和擅長沉浸式裝置的藝術團體歐姆斯克俱樂部(Omsk Social Club)搭檔策展下,正透過作品拆解檢視數位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並積極提出藝術與科技之間的另類對話可能。

第七屆雅典雙年展:蝕 7th Athens Biennale: Eclipse
展期 Dates:2021.9.24 – 2021.11.28


文 | 閻望雲
圖 | © Athens Biennale
發佈日期 | 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