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中開始拿起相機開始拍照,70歲的張照堂至今未曾停歇。在超過50年的影像創作生涯中,作品涵蓋攝影、電視片、紀錄片與劇情片等。他的作品不僅反應時代脈動,也是深遠的歷史見證,曾獲頒金鐘獎(1976)、國家文藝獎(1999)、行政院文化獎(2011)等重要文藝獎項。同時從事攝影與影片的策展、教學,並策劃、主編、撰寫台灣攝影家叢書與攝影主題專書,在影像美學的傳承、累積、推廣與提攜後進上不遺餘力,有著深遠的貢獻與影響。
Comments closed作者: VOP

文──李威儀
「攝影是,攝影啊。」攝影就是攝影,作為少數擁有攝影論思想體系的攝影家中平卓馬──在1970年代與攝影家篠山紀信的照片共同於日本《朝日相機》雜誌連載後集結成書的《決鬥寫真論》裡──這樣決斷地陳述。如果攝影是一種修行,中平的攝影論便是「見山又是山」的禪悟 ; 如果攝影是一種決鬥,中平的攝影論對當代攝影而言,無疑是拳拳到肉的擊發。
Comments closed「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 羅伯‧卡帕
羅伯‧卡帕(Robert Capa, 1913-1954)是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卡帕曾參與了多場世界重大戰役,並於1947年與法國攝影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等人創立國際知名的馬格南圖片通訊社。國立台灣美術館於卡帕100週年誕辰,首度與東京富士美術館合作舉辦卡帕攝影回顧展。
Comments closed東京都寫真美術館自1990年成立以來一直發展到現在,依然一年舉辦超過20餘場展覽,同時運營圖書館,現今變成日本攝影文化的重要樞紐。這次我們很榮幸訪問東京都寫真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笠原美智子小姐。她曾策劃過許多以性別為主題的展覽,也是最早參與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的成員之一。
1 Comment文──郭力昕
重讀關曉榮的〈八尺門報告〉,如電影蒙太奇般堆疊出各種影像、記憶與心情。第一次看到這份報告在《人間》雜誌連載,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了,那時曉榮和我都還年輕。
Comments closed文──楊渡
從一九八四至今近三十年的時間裡,關曉榮像一個時間的追跡者,他追蹤找尋少年如何變成中年,中年如何變成飄搖老年,老人又如何消逝。他追尋與記錄的,彷彿不是人的容顏,更像是生命的見證。
Comments closed
文──張世倫
中平卓馬是日本攝影史的傳奇,他的影像創作與文字書寫,非但風格秀異、獨樹一格,其充滿批判自省的反思性格,與創作生涯不斷地自我否定與復甦重生,更使他成為攝影地景裡「座標型」的重要人物。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