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渡
從一九八四至今近三十年的時間裡,關曉榮像一個時間的追跡者,他追蹤找尋少年如何變成中年,中年如何變成飄搖老年,老人又如何消逝。他追尋與記錄的,彷彿不是人的容顏,更像是生命的見證。
Comments closed
文──楊渡
從一九八四至今近三十年的時間裡,關曉榮像一個時間的追跡者,他追蹤找尋少年如何變成中年,中年如何變成飄搖老年,老人又如何消逝。他追尋與記錄的,彷彿不是人的容顏,更像是生命的見證。
Comments closed
文──張世倫
中平卓馬是日本攝影史的傳奇,他的影像創作與文字書寫,非但風格秀異、獨樹一格,其充滿批判自省的反思性格,與創作生涯不斷地自我否定與復甦重生,更使他成為攝影地景裡「座標型」的重要人物。
Comments closed文 / 東方輝
譯 / 羅苓寧
2013年,日本攝影師大橋仁(Jin Ohashi)久違七年的第三本攝影集——《そこにすわろうとおもう》(我坐在那兒縱橫一切)正式付梓問世。總頁數多達400頁、長297 mm、寬420 mm、附書盒、總重量稍逾5公斤頗具份量的一本攝影集。從3000多張照片中費心嚴選而出的新作,在當初卻遲遲找不到願意印刷和裝訂的廠商,最後終於獲得長野縣的一間印刷廠應允進行製作,艱鉅的印刷作業共計費時38天,發行日也比預期延後達一個多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此攝影集的拍攝,大橋投入大量個人資產,據值東京都內獨棟住宅售價(約等值於保時捷數台之金額)方得以完成此偌大計畫。
Comments closed與張才、鄧南光合稱為「台灣攝影三劍客」的台灣前輩攝影
李鳴鵰生於日治時代的新竹州大溪郡(現桃園大溪),14
以攝影蒙太奇(photomontage)作為社會批判的武器,彼德.肯納(Peter Kennard)無論在美術館或街頭,都試圖展露藝術對思考的顛覆性力量。他以藝術行動者自居,透過攝影拼貼直搗國際政治問題、揭露社會的瘋狂。其作品自1970年代開始在無數社會運動中被製為反抗標語廣泛使用,啟發著數十年來的各類抗議性圖像宣傳,並恆久激勵著與強權對抗的變革決心。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