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威儀
說來有些不好意思,《人間》雜誌創刊時,我才剛滿三歲,停刊時,我才剛入小學。我沒有直接經歷《人間》的洗禮,對於《人間》,我隔著世代的認識距離。一直要等到上了大學重新自我補課,從舊書攤陸續抱回雜誌翻讀,才明白自己是如何錯過了一個時代的智識戰場。而隨著時間與陳映真的悄然遠離,《人間》也已成為一個傳說。
Comments closed文──李威儀
說來有些不好意思,《人間》雜誌創刊時,我才剛滿三歲,停刊時,我才剛入小學。我沒有直接經歷《人間》的洗禮,對於《人間》,我隔著世代的認識距離。一直要等到上了大學重新自我補課,從舊書攤陸續抱回雜誌翻讀,才明白自己是如何錯過了一個時代的智識戰場。而隨著時間與陳映真的悄然遠離,《人間》也已成為一個傳說。
Comments closed文 / 顧錚
「國家」者何?「國家」如何視覺化? 「國家」有沒有可能視覺化?
Comments closed〈邊界・世界〉從邊緣視角出發,本屆主題單元〈島影・島歌〉聚焦當代亞洲紀錄片與音樂場景,觀照「島」的歷史與政治性,提出更多元、邊陲、流動的敘事觀點與當代經驗。
Comments closed文/林芷筠
白盒空間中,投影光束的發散受牆面阻攔,在牆面上成像並反射至視網膜,再藉由觀看者的認知或記憶,辨別出影像的形貌、指涉物。在光的投射與接收之間,除了純粹的粒子運動之外,亦含有影像內容所發展出的敘事。於是,排除所有外部雜訊的白盒宛若劇場,各式的情節搬演,觀看者的身體已從現世中逃逸,沈浸在光所建立起的幻影世界,因著影像的變換而牽引著意識與狀態。
Comments closed文——黃翰荻
張才老哥每提起鄧南光,必笑著說:「伊愛查某!」(他喜歡女人),並及於以往他們一起出去拍照後常一道上酒家,鄧在酒家如魚入水,張則像小孩一樣在裡頭玩,喝了酒有一回當眾打赤膊用毛巾跳「洗澡舞」。
Comments closed文 / 張瑋
拼貼(collage)被認真且廣泛地視為一種創作,是從二十世紀初的現代藝術開始,並在立體派與達達主義藝術家們手中蓬勃起來,成為當代藝術中常見的手法。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