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分類: Articles

攝影與「可疑的」記憶

文 / 郭力昕

許多人認為,攝影是保留記憶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對這個說法相當保留,甚至常覺得可疑。對攝影與記憶的討論,通常不外乎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兩個層面。個人記憶的攝影實踐,多半放在生活紀錄的私領域裡;集體記憶則比較涉及社會、政治、歷史的紀錄、再現或詮釋。當然,個人記憶的影像,也多有連結大歷史或政治社會者,而關於集體記憶的照片,則可以來自常民生活。在這篇文字裡,我暫時只談做為保存個人記憶的照片或攝影行為。

Comments closed

攝影評論的視野——專訪日本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 (上)

飯澤耕太郎是攝影評論家、攝影史學者,以及日本攝影雜誌《déjà-vu》總編輯。1954出生於日本宮城縣,1977年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寫真學科,1984年於筑波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藝術寫真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至今出版多本攝影評論著作,近年並開始在東京經營他的攝影藏書餐廳「寫真集食堂」。在執筆攝影三十年後,飯澤在這篇訪談裡與我們分享他的攝影書寫觀點。

Comments closed

攝影書的數位複刻 : 關於SHASHASHA

數量稀少而價格昂貴的攝影書總是令人難以接近。但現在許多絕版和經典的攝影書有機會在數位世界中重生,讓人得以一窺它們的面貌。日本的「Shashasha / 写々者」,就是將紙本攝影書籍數位化的線上計畫,探索著當前數位攝影書閱讀的可能型態。以下是我們與「Shashasha」主編/設計師林怡貞進行的簡短問答。

Comments closed

利比亞革命──專訪攝影記者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

© 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 | courtesy the artist

當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在2011年推下了革命的骨牌,34歲的美國攝影師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決定深入利比亞戰事前線,帶回第一手的現場目擊與戰地攝影省思。然而,執行這場戰地拍攝任務的可不是一般專業相機,而是21世紀最普及便捷的傳播武器──手機。如果媒介就是訊息,那麼對於紀實攝影而言,這已意味了一個新的開端。

1 Comment

鄭弘敬:東京晴╱東京雨

文字 / 陳含瑜

這是一個迷你但是認真的展覽。位於台北富錦街的fuji Tree 355,是一間日本服飾與生活雜貨店,配合「東京晴/東京雨」這個主題,恰到好處。鄭弘敬自日本寫真藝術專門學校畢業後,回到台灣,整理過去五年的東京生活所留下的照片,這些照片非常生活,不像是刻意為了什麼計畫或目的創作而留下的影像,它們有著生活中的「普普通通」,也有生活中「忽然出現的趣味」。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