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訪談──何予
如同揭開後台布幕,作品中的光滑人偶一邊移動著扭曲的肢體,一邊以含糊的咬字向觀眾解釋著3D動畫的生產技術。自稱「技術宅」的李亦凡,作品中常有大量後設觀點的旁白文本,以基進的視角反身揭露技術的限制與框架。他將看似嚴肅的技術議題轉化為通俗的語言,並不時穿插生活趣事或冷知識,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敘事風格。
Comments closed文字、訪談──何予
如同揭開後台布幕,作品中的光滑人偶一邊移動著扭曲的肢體,一邊以含糊的咬字向觀眾解釋著3D動畫的生產技術。自稱「技術宅」的李亦凡,作品中常有大量後設觀點的旁白文本,以基進的視角反身揭露技術的限制與框架。他將看似嚴肅的技術議題轉化為通俗的語言,並不時穿插生活趣事或冷知識,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敘事風格。
Comments closed文字、訪談──許鈞宜
在影像的移轉之間,我們將被帶往海邊的廢棄度假村、停滯於過去時空的商場,所有看似靜置不變的場景,卻一再表露著懸而未解的狀態。陳君典的紀錄片與錄像作品不斷探尋影像與真實的關係,跳脫過去在學院所受的攝製訓練,轉而發展出伴隨田野調查、歷史研究的創作模式,並且在影像的構思上,更結合紀錄片、實驗電影與動畫等多樣類型,消抹了真實與虛構的界限。
Comments closed文──張世倫
如果說家父有什麼優點,其中一項或許就是很會「留東西」。
Comments closed文字、訪談──許鈞宜
隨著書頁翻動,現實彷彿被調製為充滿各種畫質、色階與解析度的影像,呈現日常的快照、人物肖像、抽象光影,或是廣告傳單、書信與塗鴉的翻攝。在馬婷婷的創作中,書籍的編輯反倒成為能夠自由搖晃、混合各種感官的過程,讓每一個影像回到尚未被固定、分類的狀態。她擅於將現實生活物件的質地融入書籍設計,在閱讀中引起讀者共有的經驗,而裝幀與排序則賦予了往返她個人記憶與想像的路徑。透過多樣的攝影語彙、圖像的挪用,她創造出一座紛雜的紙上空間,令人重新反思現實的複雜性。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