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於2008年的新加坡國際攝影節(SIPF),本屆邁向第一個十年,主題「Like You, Me, Everybody Else」欲藉由攝影反映並連結起每個個體,從九月開始延續三個月的時間舉辦一系列展覽、攝影書、工作坊、講座等活動,在呈現東南亞影像樣態的同時,也與國際連結,展出荒木經惟「在愛與死之間:荒木經惟的日記」、姜健《孤兒檔案》、Mark Neville《Child’s Play & Other Stories》以及川內倫子、澤田知子、奧諾黛拉等攝影作品。
Comments closed分類: News

攝影家深瀨昌久出生於1934年的北海道,在從新宿酒吧樓梯上悲劇性地跌落下來並造成腦部受傷之後,他畢生的攝影作品便隨之封存了25年之久。在2012年深瀨過世後,他豐富的檔案才逐漸被揭開,許多影像資料從未公開發表過。荷蘭Foam美術館與東京深瀨昌久文獻庫合作,將於2018年9月舉辦深瀨昌久的大型回顧展,展出包括深瀨最具開創性的代表作《鴉》,以及他於1960年代至1992年的重要系列作品、出版品與文件。
Comments closed
《攝影之聲》在香港書展 : 「讀字台灣」
VOP@Hong Kong Book Fair
日期 Dates:2018.7.18-7.24.
地點 Venue: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博覽道一號)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1 Harbour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展位編號 Booth No. : 讀字台灣 1E-A32

2015年夏天成立於福建泉州的「赤子空間」,位於泉州老城鯉城區的巷子裡,巷口是著名的承天禪寺。這個邁入第三個年頭的年輕空間,已逐步發展成結合時裝、咖啡、藝術商店、理髮、展覽為一體的綜合場域,以「根植於本土文化又保持自我」的態度將當代美學、文化、藝術凝入平凡而閃爍的日常之中。
Comments closed在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的攝影評論集《製造意義》出版之際,我們邀請作家阮慶岳與郭力昕在台北誠品書店進行了一場對談,論析台灣現實主義攝影自八〇年代以來的發展與轉折,以及關於攝影、現實、權力與觀看之間的纏鬥。
Comments closed
這個五月到六月,我們在中山地下街誠品R79舉辦「《攝影之聲》游擊編輯台」雜誌展與座談!
在這場對話中,三位獨立出版刊物編輯與策畫人將聚在一起,交換彼此在出版路途上的探險故事與心情小語。喜歡影像出版的老友新友,歡迎來這場專屬獨立刊物的地下(街)小派對和我們聚聚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