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希朵.史戴爾(Hito Steyerl)九月中在《時代週刊》(Die Zeit)發表一封名為「致聯邦總統⋯⋯」的公開信,回絕表揚各領域傑出人才的德國聯邦十字勳章(Bundesverdienstkreuz),批評防疫政策對文化與教育的漠視。身為一名具有德國與日本雙重血統的藝術家,史戴爾也質疑,這份德國最高榮譽貢獻獎,看似反映國家對文化多樣性的重視,卻可能徒具形式,未能面對真實存在的歧視與不平等。
作為藝術家、影像工作者、教授、研究者、作家,史戴爾不斷激發人們對於影像流通與社會現狀的思考。2017年,他被《藝術觀察》(ArtReview)雜誌選為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也是該雜誌16年來的百大人物評選中,第一位居首位的女性。1990年代中期,史戴爾最早的紀錄片,探討德國當時興起的新納粹主義。在獨立紀錄片市場萎縮之際,當代藝術則積極地容納帶有現實批判的作品,提供影像工作者更寬廣的發揮空間,史戴爾的作品此後多半以「散文錄像」(essay video)與數位裝置的形式呈現。
史戴爾尤其關注勞動、公共空間、機構、數位科技方面的議題。除了作品具備批判性質,對他而言,書寫與演說也屬於藝術家採取行動、表明立場的重要途徑。在論著上,他提出「弱影像」(poor image)、「紀錄的不確定性」(documentary uncertainty)等引起學界討論的概念。2021上半年,巴黎龐畢度中心與杜賽道夫K21藝術中心合作舉辦史戴爾個展「我會活下去」(I will survive),展出多件重要作品,像是《如何不被看見:一個該死的說教教學MOV檔》(How Not to Be Seen: A Fucking Didactic Educational .MOV File)、討論人工智慧訓練的《破碎窗戶之城》(The City of Broken Windows),以及疫情期間的新作《反抗(斷了氣)》(Rebellion [A bout de souffle])。這件結合錄像投影與電腦遊戲的裝置,意在反映當今社會中數位媒體的資訊超載。
對於疫情之下政府如何維繫社會運作,史戴爾顯然相當不滿。在拒絕受獎聲明裡,他首先表明自己並非反對政府保護人們的生命,接著譴責防疫措施:「舉例而言,身為大學老師,我整整三個學期見不到我的學生。但是,假如我是導演,卻一樣能夠不停拍廣告和實境電視選拔節目。制度的衡量標準何在?為什麼都不用顧及文化?」對史戴爾而言,面對藝文產業的艱辛處境,德國十字勳章這次推出的標語──「文化是人們生活的萬靈丹」──顯得格外諷刺。而強調文化多樣性的授獎評準,也似乎粉飾了近年反猶與種族主義陰謀論的蔓延。
在批評之外,史戴爾在信裡不忘向政府提議支持文化與教育的方法:「為文化工作者提供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透過預防與平等方案來改善少數族群的歧視問題」、「使社會大眾的相互理解擺脫像臉書那種數位壟斷者的掌控」。史戴爾認為,政府唯有認真考量上述方案,才可能真正助長文化、教育與社會參與。直到那時,他才願意考慮和頒獎者合照一張「快樂擊拳照」。德國十字勳章頒獎儀式將於十月舉行,屆時,多名積極回應疫情的藝術家將受到表揚,而對於史戴爾的聲明,聯邦總統發言人表示尊重與遺憾。
文 | 閻望雲
圖 | Centre Pompidou 提供
發佈日期 | 202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