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蘭攝影師喬納森.班迪克森(Jonas Bendiksen)在最近的訪談中自我揭露,今年九月他在法國指標性新聞攝影節「Visa pour l’image」投影展示的新作《韋萊斯之書》(The Book of Veles)中的照片與文章皆以造假技術完成,引發關於真實與倫理的熱議。
為了製作這件「報導」作品,班迪克森深入北馬其頓共和國的小城韋萊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這裡成為全球知名的假新聞工廠,當時註冊於此地的假新聞網站超過140個。班迪克森深受這個主題吸引,決定帶著相機記錄韋萊斯的居民生活與地景。
然而,直到班迪克森透過訪談揭開作品的「真相」後,眾人才發現被擺了一道。班迪克森確實二度踏訪韋萊斯,不過,他只拍攝無人的空間──公寓門口、房間、辦公室、建築屋頂、街角,而在拿起相機之前,他已先從網路上購買許多電腦生成的立體人物,並將照片與人物模型結合成栩栩如生的照片。攝影書中的文章則來自人工智慧,班迪克森找到「GPT-2」的可訓練式系統,餵給機器大量關於韋萊斯假新聞產業的報導,最後自動生成了一篇具有個人表達特色的五千字文章。
對於手法選擇與其背後緣由,班迪克森給予了詳細的說明。他發現,韋萊斯長久與「偽造」的關係密切。在宗教上,韋萊斯是前基督時期的神祇名稱之一,是鍾愛變形、混亂之神,擅長魔術與詐欺;1919年,一名俄國軍官在當地發現了以古斯拉夫文字寫就的木頭書簡「韋萊斯之書」,儘管數年後由一名學者破譯,這份經文的真偽至今尚無定論;2016年的假新聞熱,當地正值青年失業率高升,上千名年輕人因而投入網軍、內容農場、誤導訊息的生產鏈,獲取廣告流量暴利。這些元素彼此呼應,並且指向了隨著時代不斷轉變的偽造。
班迪克森的《韋萊斯之書》於今年四月發行時,未提及作品的製作過程,儘管攝影書的銷售相當亮眼,他也盡量保持低調,回拒了幾家雜誌的專題邀約。他自承,讓這個秘密保持一段時間,是為了測試新聞攝影同業對於真假內容的敏銳程度,而非意圖欺騙廣大讀者。他相當驚訝竟然沒有任何人出面質疑此書的內容,反而收到不少讚美,甚至有人稱讚他的文章。「在整個計畫裡,我只是試著問這些新科技代表了什麼,而且多麼容易被拿來『作惡』。我們怎麼理解攝影是某些事物的紀錄?我們有多容易被偽造的東西牽著鼻子走?」
班迪克森透過先前購入的名為「克洛伊.米斯金」(Chloe Miskin)的假帳號,陸續和600名攝影從業人員成為社群媒體好友,以此混入攝影界。在九月初Visa pour l’image發表作品之後,他主動丟出線索,開始註冊更多假帳號,並以網軍方式抨擊自己的作品花錢請人擺拍。撇開班迪克森的伎倆,這場以「造假」為主軸的密謀,最終正式結束於馬格蘭通訊社刊出訪談。
為此,Visa pour l’image總監尚.法蘭索瓦.雷霍伊(Jean François Leroy)已向當時參與攝影節的觀眾道歉,希望新聞攝影講求的信任能夠維繫下去;再者,班迪克森的作品觸碰了迫切的問題,假新聞把關在未來確實會面臨越來越多挑戰。儘管如此,雷霍伊強調,對社群媒體使用者、觀眾與攝影節團隊而言,攝影師這次的行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越界形成欺瞞,值得更進一步的討論。
文 | 閻望雲
圖 | Magnum Photos提供
發佈日期 | 202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