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美館「写真筆談」座談會

写真筆談展覽現場,台北市立美術館,2016年
写真筆談展覽現場,台北市立美術館,2016年

「我小時候走過的許多地方都被他拍了下來,幾乎要在他的照片中見到我自己的身影,所以看著他的照片我有一種感激之情,髣髴年少時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愛著我。這是攝影有別於其它藝術的功能。」— 黃翰荻,〈「張才訪問記」始末〉

當下我們的生活充滿大量且流動的影像。在使用通訊軟體時,照片取代文字溝通;在社交平台上,同樣的一張影像,可能因為搭配的文字語句而產生新的意義;在社群分享網站上,影像的討論與展示,已然成為另一種論壇與展覽空間。我們處在一種持續變動、稍縱即逝的視覺交換經驗,影像中符號的編碼與解碼過程更加複雜。

攝影看起來像是理性的實證觀看,它可能指向真實,卻非現實本身。因為相機自動性的機械特質,讓攝影存有「透明」的幻象。看到一張照片時,我們傾向眼見為憑,很自然地以為實際現場就如同照片所呈現的模樣。然而,其實每張照片都是「沒有符碼的訊息」(a message without a code),意思是說,一張照片在經過相機機械化的產製後,現實和照片的關係雖然是類比的,但在這樣看似客觀模擬、複製現場的表面下,圖像的符號卻是交錯多義(polysemous),其中可能會有語言、文化、象徵等多重符號系統,而觀者也會依照自己的認知與情境來解讀照片,甚至可能超越攝影者原先所想要傳達的內容。

「写真筆談」座談會
“Image Imaginings” Panel Discussion

時間 Date

2016/10/02 (日)
14:30 – 16:30

地點 Venue

台北市立美術館 三樓304展覽場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3F, Gallery 304

主持人 Moderator

朱盈樺 | 「写真筆談」策展人

與談人 Participants

郭力昕 | 評論工作者,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陳佳琦 | 成功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張世倫 | 藝評人,攝影研究者

李威儀 | 《攝影之聲》主編

 

更多資訊 Mor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