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資訊科技深刻影響社會運作以及人際交流,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而討論實用和思考層面的相關現象,或者追溯技術的變遷歷史,也仍是當代藝術中的重點之一。「(今日的)資訊」(Information [Today])由瑞士巴塞爾藝術廳(Kunsthalle Basel)館長與首席策展人艾蓮娜.費利波維奇(Elena Filipovic)策劃,匯集了十五名藝術家與一個藝術團體近年的作品,展覽去年因疫情延期,今年終於在巴塞爾藝術廳登場。除了探索資訊時代下視覺藝術的表現可能,亦喚起一檔五十年前的經典展覽。
Comments closed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Posts
2013年4月我在北京旅行途中結識在三影堂工作的毛衛東先生,那次短暫的會面聊的什麼我已不記得了,印象中只剩他認真而熱情的黝黑的臉,和北京城裡漫天狂舞的白色柳絮。
Comments closed2020年於最後一刻宣布停辦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於今年七月初重新為法國夏天的藝文活動揭開序幕。一如以往,路易.霍德黑發現獎(Prix découverte Louis Roederer)在開幕週期間公開得主:塔拉.卡納克(Tarrah Krajnak,1979-)的攝影計畫「大師儀式之二:韋斯頓的裸像」(Rituels de maîtres II: les Nus de Weston),批判地回溯現代攝影史,獲得評審團獎的肯定;觀眾獎則頒給藝術家伊拉尼.伊露斯(Ilanit Illouz,1977-),2016年至今,她透過攝影材料反芻遊歷蓋爾乾河(Wadi Qelt)的經驗,在這屆攝影節揀選系列中的部分作品重新展出。
Comments closed本期我們重返影響台灣戰後發展至關重要的美援年代,尋索過往在台灣影像歷史視野中遺落、但卻十分關鍵的美援時期台灣視覺歷程──「農復會」的影像檔案。
Comments closed《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每周二、四推出更新。
Comments closed文──張世倫
這些帶有探究性質的批判性歷史書寫,並不是為了成就或「重建」一個超穩定構造的國族攝影史,而是為了「視覺」與「現實」的扣連,一種邁向潛在複數影像史的初步嘗試。
Comments closed著名法國藝術家克利斯蒂昂.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7月14日於巴黎逝世。波坦斯基以探討記憶、童年、死亡、日常、存在與缺席的攝影裝置、雕塑、繪畫和錄像作品聞名國際。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