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台灣

在曖昧的影像與意義裡浮沉──郭力昕、阮慶岳對談

在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的攝影評論集《製造意義》出版之際,我們邀請作家阮慶岳與郭力昕在台北誠品書店進行了一場對談,論析台灣現實主義攝影自八〇年代以來的發展與轉折,以及關於攝影、現實、權力與觀看之間的纏鬥。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1 : 影像刊誌考
A Study of Photo Publications

在本期專題裡,我們埋首雜誌報刊堆中,透過梳理台灣、中國和香港攝影雜誌的出版歷程,作為初探東亞影像刊誌的歷史迴路及攝影文化脈動連結的支點,試圖疊映出這個影像時代過去與現在的考驗和變貌。

2 Comments

VOP Issue 20 : 冷戰影像.美國因素
Cold War Images.The American Factor

冷戰,一個自二戰後從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對立關係之中展開,進而影響世界局勢與歷史發展的關鍵詞彙。1950年代起,居於美國反共圍堵政策重要位置的台灣——麥克阿瑟口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艦」——也在美援的推力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與文化狀態。從意識形態到可口可樂,美國因素至今依舊牽動著東亞世局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從台灣出發,循著東亞島鏈爬行,從冷戰時期的影像檔案,到後冷戰時期的當代攝影創作,對遠去卻仍鮮明的冷戰記憶進行了一次影像考查。

Comments closed

人間的眼睛──蔡明德的《人間現場》

流浪的歌仔戲班子,嘉義,1984年 | 蔡明德攝影
安安歌仔戲班,嘉義,1984年 | 蔡明德攝影 / 南方家園提供

文──李威儀

說來有些不好意思,《人間》雜誌創刊時,我才剛滿三歲,停刊時,我才剛入小學。我沒有直接經歷《人間》的洗禮,對於《人間》,我隔著世代的認識距離。一直要等到上了大學重新自我補課,從舊書攤陸續抱回雜誌翻讀,才明白自己是如何錯過了一個時代的智識戰場。而隨著時間與陳映真的悄然遠離,《人間》也已成為一個傳說。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