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張世倫

VOP Issue 24: 攝影書作為方法 II
Photobook As Method II

書——作為一種創作物——已成為當代攝影藝術領域獨領風騷的話題。猶記2011年在《攝影之聲》創刊號中,我們提到方興未艾的個人出版運動,數年過去,這股逆數位化的影像出版浪潮奔流未止,並在世界各地擴散,即使紙本出版環境在本世紀被認為進入了寒冬期,火熱的攝影書潮卻一點也沒有退燒的跡象。如今,國際間小型獨立出版絡繹不絕地出現、藝術書展市集也遍地開花,「攝影書」佔據著各個攝影節、博覽會與創作獎項的主要位置,成為攝影發展歷程裡前所未有的獨特地景,也重新定位了「製書」在視覺藝術中的角色和概念。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2 : 高重黎專號
The Kao Chung-Li Issue

「攝影是時間的機器/攝影是存在的機器/攝影是遺忘的機器/攝影是鬥爭的機器/攝影是詩的機器/攝影是秩序的機器/攝影是快感的機器/攝影是機器的機器」__高重黎

一個幽靈──影像機器的幽靈──在島上遊蕩。

從實驗電影、攝影、動畫、雕塑、影像裝置、視覺玩具發明乃至影像論述書寫,高重黎源源不絕、型態多樣而難以被歸類定位的創作展演,正體現了觀看、影像與歷史的複雜纏繞,以及對於影像不曾止歇、永無終點的提問與思考,是台灣影像藝術創作圖景中極具實驗性與顛覆性的刺點。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1 : 影像刊誌考
A Study of Photo Publications

在本期專題裡,我們埋首雜誌報刊堆中,透過梳理台灣、中國和香港攝影雜誌的出版歷程,作為初探東亞影像刊誌的歷史迴路及攝影文化脈動連結的支點,試圖疊映出這個影像時代過去與現在的考驗和變貌。

2 Comments

VOP Issue 20 : 冷戰影像.美國因素
Cold War Images.The American Factor

冷戰,一個自二戰後從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對立關係之中展開,進而影響世界局勢與歷史發展的關鍵詞彙。1950年代起,居於美國反共圍堵政策重要位置的台灣——麥克阿瑟口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艦」——也在美援的推力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與文化狀態。從意識形態到可口可樂,美國因素至今依舊牽動著東亞世局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從台灣出發,循著東亞島鏈爬行,從冷戰時期的影像檔案,到後冷戰時期的當代攝影創作,對遠去卻仍鮮明的冷戰記憶進行了一次影像考查。

Comments closed

北美館「写真筆談」座談會

写真筆談展覽現場,台北市立美術館,2016年
写真筆談展覽現場,台北市立美術館,2016年

「我小時候走過的許多地方都被他拍了下來,幾乎要在他的照片中見到我自己的身影,所以看著他的照片我有一種感激之情,髣髴年少時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愛著我。這是攝影有別於其它藝術的功能。」— 黃翰荻,〈「張才訪問記」始末〉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