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訪談──何予
如同揭開後台布幕,作品中的光滑人偶一邊移動著扭曲的肢體,一邊以含糊的咬字向觀眾解釋著3D動畫的生產技術。自稱「技術宅」的李亦凡,作品中常有大量後設觀點的旁白文本,以基進的視角反身揭露技術的限制與框架。他將看似嚴肅的技術議題轉化為通俗的語言,並不時穿插生活趣事或冷知識,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敘事風格。
Comments closed文字、訪談──何予
如同揭開後台布幕,作品中的光滑人偶一邊移動著扭曲的肢體,一邊以含糊的咬字向觀眾解釋著3D動畫的生產技術。自稱「技術宅」的李亦凡,作品中常有大量後設觀點的旁白文本,以基進的視角反身揭露技術的限制與框架。他將看似嚴肅的技術議題轉化為通俗的語言,並不時穿插生活趣事或冷知識,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敘事風格。
Comments closed文──許煜
ChatGPT自2022年11月推出以來,便引發了狂熱與恐懼。它對不同語言的語義及語法的嫻熟掌握(但尚未精通內容),令只是期待普通聊天機器人的使用者感到驚訝。有些大學院校立即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來寫論文,因為它的表現優於多數人類學生。報紙上的專欄文章則宣布了教育的終結──不僅因為學生可以用它來做作業,還因為ChatGPT比很多老師能提供更多的資訊。人工智慧似乎已征服了另一個根據古典哲學來定義人性的領域:邏各斯(logos)。
Comments closed全球對「生成式AI」技術的狂熱方興未艾。媒介理論家維蘭.弗盧瑟(Vilém Flusser)在上世紀曾預見新興社會結構愈發像是一個大腦,而技術圖像作為「全球神經系統的分泌物──即對超級大腦的夢想」已然浮現,並構成了全面自動控制的條件。然而,就在迎接「後攝影」時代到臨之前,世界仍面臨難題。借鑑弗盧瑟所言,人們尚未達到令AI能讓人類真正自由創造的階段,我們反而仍被相對原始的AI控制;我們還未能適當地理解AI,因此也無法妥善地設置AI。而這構成了我們在此的思索與挑戰。
Comments closed在各種文章、演講和著作中,現居香港的哲學家許煜呈現了技術哲學──這個曾經看來狹隘又專門的領域,如今如何開展成為巨大且幾乎包山包海的主題類別。
Comments closed來到2019,在本世紀將加速前往第二個十年的同時,全球正進入新型態的治理境界,一個炫麗繽紛的數位異化年代。科技資本主義鼓吹的美好網路資訊社會、數位公民幻景,現已整合為順從技術應用與網路社群企業的領導,使人在不斷製造的便利、歡愉與安全的服務口號中上癮,聽任其監控我們的一舉一動,將我們挾帶進難以辨識的、以演算法、審查與評分機制流動控管的漩渦之中,牢牢確保現實世界按照既有的政商權力體系運作。當資料從原本網路科技的副產品,變成如今科技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目的,成為「資料(影像)」而非「使用者」的我們,如何建立反支配的能力?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