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攝影之聲

VOP Issue 32:戰爭機器 War Machine

注意!戰爭就在「眼前」!從望遠鏡、瞄準鏡、潛望鏡、攝影機具到雷達、衛星、無人機與視覺傳感技術的發展,光學史、攝影史與戰爭史之間呈現了同步推進的密切連結。正如哲學家維希留(Paul Virilio)所示,啟蒙之光迎來了攝影術與相機,迎來了連續攝影與電影,迎來了自動化武器,迎來了偵攻一體的光學軍備,迎來了視聽感知的轟炸交火,迎來了核彈爆炸後劇烈的「光」的照明⋯⋯。回想一下戰爭與攝影、電影、電玩遊戲相互繼承、共同演化的親密關係,一切並不奇怪──因為視覺機器正是戰爭機器。

Comments closed

攝影、權力,與製造「真實」──
無法迴避的「再現之重」

文──郭力昕

就影像文化來說,對於攝影處理政治性題材的再現分析,並不足以完整理解影像被賦予的政治性功能和意義操作;泰格認為,我們需要探究的,是影像再現現實所涉及的整套社會話語和意義生產系統,以及其中複雜的權力運作。這是他所稱的「再現的政治」。

Comments closed

批判性史觀下的攝影書寫與洞見:試評張世倫的《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郭力昕

引頸企盼多年後,影像評論家張世倫的攝影論述《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影言社,2021)終於問世。張世倫在此之前的各類寫作質量俱豐,他厚積之下的第一份專書出版不負眾望,是一份含金量極高,又具有開創性的書寫(a seminal writing)。我認為,以台灣的攝影論述出版經驗來看,這本書可視為中文讀書界應該關注的一個「事件」,值得攝影文化領域的人與普遍閱讀界重視、珍惜。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30:美援視覺性──農復會影像專題 U.S. Aid Visuality: The JCRR Issue

本期我們重返影響台灣戰後發展至關重要的美援年代,尋索過往在台灣影像歷史視野中遺落、但卻十分關鍵的美援時期台灣視覺歷程──「農復會」的影像檔案。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