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由郭力昕、張世倫、李威儀、廖偉棠、冨山由紀子、東方輝、港千尋、顧錚與伊妮絲築起筆陣,進入台灣、香港、中國與日本的反叛運動場景。我們試圖重回台灣黨外運動興起的70年代、街頭狂飆的80年代,直至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佔領現場,在抗爭照片、影片與攝影書堆中,追尋抗議攝影與影像政治的軌跡;同時爬梳香港與日本社會運動與抗議攝影的發展歷程,並針對60年代在日本引發的大規模抗爭事件──「三里塚鬥爭」進行了抗議攝影書考;另外也從達達主義攝影蒙太奇,看影像藝術的政治反抗。這期也特別邀請三位戒嚴世代的資深攝影工作者──宋隆泉、蔡明德、許村旭──進行影像對談,重現他們在《自由時代》、《人間雜誌》等新聞媒體工作時期在街頭運動前線攝影的衝撞實況。而內頁夾帶的《SHOUT》,則收錄香港攝影師林亦非在台灣三月學潮裡對懸浮青春的影像素描。
Comments closed標籤: 攝影雜誌
生活中的人在找路,影像中的人在找路,札記中的人在找路。大家都在找路。一邊走一邊迷失,一邊找到。
—— 張照堂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12 : 太陽旗下的凝視──<br>日本時代台灣寫真帖特輯 <br>Images Under the Rising Sun:<br>Taiwan Shashin Cho Issue

在台灣的歷史影像河流裡,自1895年起歷時五十載的日本統治時期,是攝影術作為官方重要宣傳工具,進而開啟台灣本土寫真紀錄的一道高潮。其中,由日本政府機關及寫真館積極出版,用以展示台灣政經發展成果、引介島內地理風土與人種民俗的各式「寫真帖」,有如一股圖像涇流,沖刷出早期台灣的殖民社會地貌,成為帝國版的「看見台灣」。
Comments closed由於擁有複寫世界的能力,攝影被認為是一種目擊證據,以及將歷史視覺化的檔案資料。我們憑靠攝影蒐集世界,建立起世界的檔案系統,並在其中競逐解讀演繹的話語權,以此「超譯」世界。影像檔案於是也成為藝術家熱愛的材料,在對現成影像進行蒐集、拼貼、解構、重組間,不斷生成新的意旨,並時常挑戰官方正典的檔案霸權,衝撞檔案的既成性質與體系。
Comments closed為什麼觀看「物」? 攝影給予我們一個凝視的機會,將物件從生活的脈絡抽離、放大,使我們對日常物質的注目,建構為一個新的物語。我們的目光在物件裡探索,或在物件裡迴避,似是更為貼近,似又更為疏離。
Comments closedVOP#6 已全部售完,謝謝大家 ! 還在尋找這期的朋友,請到VOP獨立據點詢問,也請多支持獨立書店 !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