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世倫
這些帶有探究性質的批判性歷史書寫,並不是為了成就或「重建」一個超穩定構造的國族攝影史,而是為了「視覺」與「現實」的扣連,一種邁向潛在複數影像史的初步嘗試。
Comments closed文──張世倫
這些帶有探究性質的批判性歷史書寫,並不是為了成就或「重建」一個超穩定構造的國族攝影史,而是為了「視覺」與「現實」的扣連,一種邁向潛在複數影像史的初步嘗試。
Comments closed一本批判論析台灣攝影史的專著首度問世!
本書集結影像史研究者張世倫近十年來的攝影史研究書寫,重返檔案文獻與歷史事件,以批判性的目光,帶領讀者細細觀察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蜿蜒流動,反思「攝影史」的形構歷程。
Comments closed本場新書發表座談會,將邀請影像文化評論人及研究者郭力昕、李立鈞,與本書作者張世倫共同對話。透過這本書,探討攝影與「攝影史」在台灣發展的歷史辯證。歡迎您前來參加。
Comments closed文──林芷筠
當台灣從威權時代步入民主化社會,轉型正義工程也從司法、歷史書寫、公共政策等面向延伸至當代藝術。「轉型正義」是以重建歷史的真相並達成受害者創傷修復、加害者責任追究,最終以社會和解為目標。倘若在體制內的作為穩健朝向和解,並使民主、人權與正義成為主要的追求。那麼當代藝術的角色為何?當代藝術介入轉型正義工程的目的與效益為何?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如果,在邊緣,畫一個座標」是一次當代藝術介入政治與歷史事件的實踐。
「亞洲當代攝影文化現場系列」是我們聚焦亞洲各地影像文化與創作實踐的系列計畫,嘗試透過亞際跨域連結與在地論述視野,拓展我們對於攝影在亞洲的實踐歷程、視覺經驗、文化及其論域的認識座標,並藉此作為影像歷史與認識論的持續省思。
「沖繩專題」是此系列的第二輯,特別邀請影像研究者暨策展人町田惠美與許芳慈共同擔任客座主編。本期採雙向閱讀編輯,集結文論與訪談,穿越沖繩糾結的被殖民史與帝國陰霾,在霸權的支配和抵抗的鬥爭之間,批判地觀看沖繩的影像,以及作為影像的沖繩。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