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攝影之聲》中,我們穿越私密的家族史與家庭關係,尋找影像話語中「家」與生命的連結和距離。日本藝術家藤井良雄從父母的失合離異,面臨著家的解體,在崩落的家庭影像裡注視一個逐漸剝蝕、卻又迴繞於難以截斷臍帶命途的家庭形貌;中國藝術家黎朗面對父親的逝世,開始在他所拍攝的父親肖像與遺物照上逐一書寫父親畢生經歷的時光,直到三萬多個日期數字在照片上綿綿編織,生命時空的關係距離也在此立體地延展開來;香港藝術家劉衛的父母來自中國北方,歷經浩蕩的文革運動,輾轉遷徙後在香港成家,在她拆解家族老相片、記錄父母近況並重返北方生活場景的歷史複視裡,這份跨越世代的家族相冊,述說著對家族記憶的遺念與離散關係的審視刻劃。
Comments closed標籤: 李威儀
《對照記》是透過張照堂、李威儀、陳界仁、高俊宏四人的對話與世代對照,進行影像與藝術提問的一份紀錄,並在他們的生命經驗裡進行串連。
Comments closed
The year was 1989. The 35-year-old Xu Yong(徐勇) witness history on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standing amongst the student protesters with a camera around his neck.
Comments closed
宋隆泉 × 蔡明德 × 許村旭
街頭現場:抗議影像與戒嚴世代
On the Streets : Images of Protests
and the Martial Law Generations
主持──李威儀
紀錄──夏亞凡
日期──2014年7月29日
本文原刊載於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13 : 抗議、行動與影像
文──李威儀
《薩爾加多的凝視》是由文.溫德斯(Wim Wenders)導演、講述攝影家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生平與作品回顧的紀錄片。
Comments closed本期由郭力昕、張世倫、李威儀、廖偉棠、冨山由紀子、東方輝、港千尋、顧錚與伊妮絲築起筆陣,進入台灣、香港、中國與日本的反叛運動場景。我們試圖重回台灣黨外運動興起的70年代、街頭狂飆的80年代,直至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佔領現場,在抗爭照片、影片與攝影書堆中,追尋抗議攝影與影像政治的軌跡;同時爬梳香港與日本社會運動與抗議攝影的發展歷程,並針對60年代在日本引發的大規模抗爭事件──「三里塚鬥爭」進行了抗議攝影書考;另外也從達達主義攝影蒙太奇,看影像藝術的政治反抗。這期也特別邀請三位戒嚴世代的資深攝影工作者──宋隆泉、蔡明德、許村旭──進行影像對談,重現他們在《自由時代》、《人間雜誌》等新聞媒體工作時期在街頭運動前線攝影的衝撞實況。而內頁夾帶的《SHOUT》,則收錄香港攝影師林亦非在台灣三月學潮裡對懸浮青春的影像素描。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