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台灣攝影

傳教士的凝視──蘭大弼醫師家族的台灣早期影像收藏

傳教士蘭大衛與連瑪玉(蘭大弼雙親)和彰化基督教醫院同仁合影,台灣,約1910年代。照片收藏於馬雅各醫生相本

文──吳易叡

直到近年,東亞的傳教醫療才開始有更多深入探討,並運用殖民與後殖民理論來理解西方醫學在東方的發展。與教會歷史學者著重記錄西方人在東方的善行與事蹟的論述不同,這些研究呈現出了不同的聲調。

Comments closed

郭力昕攝影評論集《製造意義》再版推出!

2018年初版銷售一空後,2019年再版推出 !

本書是一本針對台灣本土現實主義攝影提出批判思辨的論集。長年關注影像文化、以犀利觀點著稱的評論家郭力昕,在本書中以台灣攝影家作品、攝影集與社會現象的案例切入,透過五篇長論,深度解析在台灣脈絡中的「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自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至今的實踐與變貌。

Comments closed

在曖昧的影像與意義裡浮沉──郭力昕、阮慶岳對談

在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的攝影評論集《製造意義》出版之際,我們邀請作家阮慶岳與郭力昕在台北誠品書店進行了一場對談,論析台灣現實主義攝影自八〇年代以來的發展與轉折,以及關於攝影、現實、權力與觀看之間的纏鬥。

Comments closed

關於《製造意義》

文/郭力昕

從復刊第六期的《文星》雜誌刊登了我的第一篇攝影評論文字〈影像時代的意義迷陣:試論靜態攝影的虛像與實像〉(1987年2月)開始,三十餘年來我並無系統也缺乏紀律的評論寫作裡,攝影評論是相對較多、較持續的一類文字。又因為新聞/紀實攝影是我當初進入攝影領域的實務學習範疇,以及後來做文化研究之博士論文時的研究對象,歷來的攝影評論文字多環繞在現實主義攝影的討論上,尤其是關於它的意義生產這個問題。 

Comments closed

郭力昕《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

本書是一本針對台灣本土現實主義攝影提出批判思辨的論集。長年關注影像文化、以犀利觀點著稱的評論家郭力昕,在本書中以台灣攝影家作品、攝影集與社會現象的案例切入,透過五篇長論,深度解析在台灣脈絡中的「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自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至今的實踐與變貌。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