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川一真(1860-1929)是活躍於日本明治中期至大正時期的攝影師,以及引領日本近代攝影、印刷與出版的先驅,也是唯一一位以攝影專業受日本帝國任命的「帝室技藝員」。很多人可能曾經看過小川的作品但對他並不熟悉,像是在1984至2007年流通的舊版日本千元紙鈔上的夏目漱石肖像,攝影者就是小川一真。
Comments closed小川一真(1860-1929)是活躍於日本明治中期至大正時期的攝影師,以及引領日本近代攝影、印刷與出版的先驅,也是唯一一位以攝影專業受日本帝國任命的「帝室技藝員」。很多人可能曾經看過小川的作品但對他並不熟悉,像是在1984至2007年流通的舊版日本千元紙鈔上的夏目漱石肖像,攝影者就是小川一真。
Comments closed一本批判論析台灣攝影史的專著首度問世!
本書集結影像史研究者張世倫近十年來的攝影史研究書寫,重返檔案文獻與歷史事件,以批判性的目光,帶領讀者細細觀察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蜿蜒流動,反思「攝影史」的形構歷程。
Comments closed延續我們對於攝影史的關注,本期審視屬於我們自身的攝影經驗──被攝影的歷史。從台灣的殖民史出發,自十九世紀中葉以降歷經的人類學調查採集、二十世紀初隘勇線推進下的暴力顯影,到帝國博覽會裡的「台灣」意象與人種展示──這是一段最為系統性地將台灣影像化的初始時期。我們如何成為被攝影的對象?如何化為一具科學標本和一幅想像圖騰?如何在視覺上被納編(或排除)於國族與文化的整頓編程,並糾結至今?此一影像的潛歷史──被攝影的歷史──是我們返視「攝影史」的一處起點。
Comments closed冷戰,一個自二戰後從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對立關係之中展開,進而影響世界局勢與歷史發展的關鍵詞彙。1950年代起,居於美國反共圍堵政策重要位置的台灣——麥克阿瑟口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艦」——也在美援的推力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與文化狀態。從意識形態到可口可樂,美國因素至今依舊牽動著東亞世局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從台灣出發,循著東亞島鏈爬行,從冷戰時期的影像檔案,到後冷戰時期的當代攝影創作,對遠去卻仍鮮明的冷戰記憶進行了一次影像考查。
Comments closed在台灣的歷史影像河流裡,自1895年起歷時五十載的日本統治時期,是攝影術作為官方重要宣傳工具,進而開啟台灣本土寫真紀錄的一道高潮。其中,由日本政府機關及寫真館積極出版,用以展示台灣政經發展成果、引介島內地理風土與人種民俗的各式「寫真帖」,有如一股圖像涇流,沖刷出早期台灣的殖民社會地貌,成為帝國版的「看見台灣」。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