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林紀晴
寫大藝廊為紀念成立五十週年,特別舉辦攝影家彭瑞麟的展覽「我(わたし)は誰か/𠊎(「亻厓」)係麼人/我是啥人/我是誰」。此一展覽標題分別以日語、客語、台語與國語(北京話)呈現,意思皆為「我是誰」。這同時也是對於攝影家彭瑞麟——一位在多重語言之間生活的藝術家——其自我認同的追問。
Comments closed文——小林紀晴
寫大藝廊為紀念成立五十週年,特別舉辦攝影家彭瑞麟的展覽「我(わたし)は誰か/𠊎(「亻厓」)係麼人/我是啥人/我是誰」。此一展覽標題分別以日語、客語、台語與國語(北京話)呈現,意思皆為「我是誰」。這同時也是對於攝影家彭瑞麟——一位在多重語言之間生活的藝術家——其自我認同的追問。
Comments closed作為英國「PhotoMonth」攝影節展覽之一、由Imagimage策展的「Photobook As Method」正在倫敦藝術空間FILET展示一系列《攝影之聲》雜誌以及亞太地區的攝影出版品。
Comments closed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近日獲得私人捐贈六千五百件攝影藏品,其中包括非洲、中國、日本和德國的現代與當代攝影作品、早期相冊,以及十九至二十世紀來自歐美、哥倫比亞與墨西哥的常民照片。這些藏品將陸續於該館展出,而首批非洲藝術家的作品則將於五月底的展覽中呈現。
Comments closed
2024年non-syntax以「備忘術」為題,將各種備忘視為對自身記憶邊緣的探測,藉由收集、記述,或在不斷重寫之間,釐清我們對時間的思考。
Comments closed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將於2024年2月舉辦「中平卓馬:火―氾濫」 展覽,這是中平卓馬(1938‑2015)──日本戰後最著名的攝影家之一──在過世後首次舉行的大型回顧展。
Comments closed
攝影家大辻清司(1923-2001)是戰後日本前衛藝術團體「實驗工房」(実験工房)和「圖形團體」(グラフィック集団)的成員。青年時期的他因受到雜誌《照片時代》(フォトタイムス)發表的前衛攝影所震撼,開啟了他的影像創作生涯。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