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每周二、四推出更新。
Comments closed標籤: 影像文化
文/郭力昕
從復刊第六期的《文星》雜誌刊登了我的第一篇攝影評論文字〈影像時代的意義迷陣:試論靜態攝影的虛像與實像〉(1987年2月)開始,三十餘年來我並無系統也缺乏紀律的評論寫作裡,攝影評論是相對較多、較持續的一類文字。又因為新聞/紀實攝影是我當初進入攝影領域的實務學習範疇,以及後來做文化研究之博士論文時的研究對象,歷來的攝影評論文字多環繞在現實主義攝影的討論上,尤其是關於它的意義生產這個問題。
Comments closed冷戰,一個自二戰後從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對立關係之中展開,進而影響世界局勢與歷史發展的關鍵詞彙。1950年代起,居於美國反共圍堵政策重要位置的台灣——麥克阿瑟口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艦」——也在美援的推力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與文化狀態。從意識形態到可口可樂,美國因素至今依舊牽動著東亞世局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從台灣出發,循著東亞島鏈爬行,從冷戰時期的影像檔案,到後冷戰時期的當代攝影創作,對遠去卻仍鮮明的冷戰記憶進行了一次影像考查。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