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由郭力昕、張世倫、李威儀、廖偉棠、冨山由紀子、東方輝、港千尋、顧錚與伊妮絲築起筆陣,進入台灣、香港、中國與日本的反叛運動場景。我們試圖重回台灣黨外運動興起的70年代、街頭狂飆的80年代,直至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佔領現場,在抗爭照片、影片與攝影書堆中,追尋抗議攝影與影像政治的軌跡;同時爬梳香港與日本社會運動與抗議攝影的發展歷程,並針對60年代在日本引發的大規模抗爭事件──「三里塚鬥爭」進行了抗議攝影書考;另外也從達達主義攝影蒙太奇,看影像藝術的政治反抗。這期也特別邀請三位戒嚴世代的資深攝影工作者──宋隆泉、蔡明德、許村旭──進行影像對談,重現他們在《自由時代》、《人間雜誌》等新聞媒體工作時期在街頭運動前線攝影的衝撞實況。而內頁夾帶的《SHOUT》,則收錄香港攝影師林亦非在台灣三月學潮裡對懸浮青春的影像素描。
Comments closed標籤: 攝影書

在台灣的歷史影像河流裡,自1895年起歷時五十載的日本統治時期,是攝影術作為官方重要宣傳工具,進而開啟台灣本土寫真紀錄的一道高潮。其中,由日本政府機關及寫真館積極出版,用以展示台灣政經發展成果、引介島內地理風土與人種民俗的各式「寫真帖」,有如一股圖像涇流,沖刷出早期台灣的殖民社會地貌,成為帝國版的「看見台灣」。
Comments closedComments closed本文出自2013年初,亞典書店邀請TIVAC創辦人全會華與《攝影之聲》創辦人暨主編李威儀,進行一場題為「靜止在紙上的光影,到底我們看見什麼」的對談。亞典書店特別摘錄了談話片段,在此兩位不同世代、同樣執著於影像藝術的工作者,對攝影本身及攝影在台灣的發展提出看法。
文字整理──亞典書店/莊文松
日期──2013年1月26日

文 / 錢怡安
《GOOD NIGHT》是由楊雅淳攝影,何佳興設計的獨立出版攝影集。初閱《GOOD NIGHT》時,可能會被封面漸層溫柔的光線,以及平衡擺放的花藝作品所顯露的寧靜氣氛吸引,就像是溫和豐厚的晚安曲。但在翻開書頁之後,植物、巧克力、湯匙、訂書機等生活物件,卻幽幽躁動著,封面花卉彷彿變成一種悼念、追憶,散發出夜深人靜的靜謐詭譎。
1 Comment作為台灣少數持續關注攝影閱讀的獨立刊物,《攝影之聲》在這期特輯裡,將攝影的重要表現媒介 ——「書本」作為主角,論辯當代攝影書在台灣的存在位置與價值,試著為這座擁有24小時書店的閱讀之島,重新定位攝影書的理解座標。
Comments closed當俄羅斯龐克樂團「暴動小貓」(Pussy Riot)成員因為以音樂行動抗議普亭政權而遭拘禁判刑,我們更加確切地知道當權者有多害怕藝術的反叛力量。
Comments closed攝影的觀看,投射出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我們依賴攝影去觀察世界,但世界其實並不在照片之中。我們拍下了外在的事物,實際上看到的卻是內在的風景。這次我們將看看攝影創作者的景物視野與關切。
Comments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