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攝影理論

再現之重──專訪約翰.泰格(下)

英文版最初發行於1988年的《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 Essays on Photographies and Histories)已是攝影理論的經典論著,影響深遠。這部作品對以往未被納入攝影史論的攝影實踐形式投入關注,重新檢視日常作為證據的照片,拒絕了攝影作為紀錄現實的傳統思維,並審視了社會機構中的檔案機制、現代權力制度下的監控歷史,以及意義生產和真相建構的操作。

Comments closed

再現之重──專訪約翰.泰格(上)

英文版最初發行於1988年的《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 Essays on Photographies and Histories)已是攝影理論的經典論著,影響深遠。這部作品對以往未被納入攝影史論的攝影實踐形式投入關注,重新檢視日常作為證據的照片,拒絕了攝影作為紀錄現實的傳統思維,並審視了社會機構中的檔案機制、現代權力制度下的監控歷史,以及意義生產和真相建構的操作。

Comments closed

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

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透析攝影與權力體制的重量級奠基之作!

是什麼讓攝影擁有召喚「真相」的特權?本書撼動了攝影作為「紀錄」型態的信仰──攝影從不引致真相,而是引致權力。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John Tagg)洞察攝影所潛藏的種種權力機制,以及隨之建立的意義生產與真相體系。他檢視「攝影史」的隱晦面,論辨自十九世紀以降,「攝影」如何在資本主義與政府職能的擴張下急速發展、如何形成綿密的社會監控與規訓,以及如何為支配階級所需的社會秩序提供服務。

Comments closed

攝影史敘事.亞洲論域系列論壇:戰後東亞攝影史

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C-LAB共同主辦的「攝影史敘事.亞洲論域系列論壇」,關注台灣與亞洲的攝影史當前研究,聚焦探討攝影在亞洲的發展軌跡、攝影史的當代意義,以及攝影史論的創造性敘事,藉由對亞際地緣與歷史連帶的多元思索,作為理解台灣與亞洲攝影史的參照,同時建立跨國際的研究觀點、經驗及資源的交流。

This series of forums takes a look at current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Taiwan and Asia,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photography in Asia,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and the creative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ical treatise on photography. A multifaceted reflection of the interregional geographic and historical links serves as an expanded refere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photography history in Taiwan and Asia.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um will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n research perspectives, experiences and resources.

Comments closed

在曖昧的影像與意義裡浮沉──郭力昕、阮慶岳對談

在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的攝影評論集《製造意義》出版之際,我們邀請作家阮慶岳與郭力昕在台北誠品書店進行了一場對談,論析台灣現實主義攝影自八〇年代以來的發展與轉折,以及關於攝影、現實、權力與觀看之間的纏鬥。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