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易叡
直到近年,東亞的傳教醫療才開始有更多深入探討,並運用殖民與後殖民理論來理解西方醫學在東方的發展。與教會歷史學者著重記錄西方人在東方的善行與事蹟的論述不同,這些研究呈現出了不同的聲調。
Comments closed本期我們掘考台灣與東亞視覺經驗裡,難以忽略的、由西方傳教士生產的巨量影像,剖析其產製歷程與文化政治,以及對現代身體與感知帶來的全面影響。
Comments closed文──李威儀
1963年初夏,入夜後,偌大的台中公園裡萬頭攢動,人群全都興奮地聚集到一塊投影布幕前,為的是這裡將舉行一次難得的「太空飛行實況轉播」。
Comments closed全球對「生成式AI」技術的狂熱方興未艾。媒介理論家維蘭.弗盧瑟(Vilém Flusser)在上世紀曾預見新興社會結構愈發像是一個大腦,而技術圖像作為「全球神經系統的分泌物──即對超級大腦的夢想」已然浮現,並構成了全面自動控制的條件。然而,就在迎接「後攝影」時代到臨之前,世界仍面臨難題。借鑑弗盧瑟所言,人們尚未達到令AI能讓人類真正自由創造的階段,我們反而仍被相對原始的AI控制;我們還未能適當地理解AI,因此也無法妥善地設置AI。而這構成了我們在此的思索與挑戰。
Comments closed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透析攝影與權力體制的重量級奠基之作!
是什麼讓攝影擁有召喚「真相」的特權?本書撼動了攝影作為「紀錄」型態的信仰──攝影從不引致真相,而是引致權力。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John Tagg)洞察攝影所潛藏的種種權力機制,以及隨之建立的意義生產與真相體系。他檢視「攝影史」的隱晦面,論辨自十九世紀以降,「攝影」如何在資本主義與政府職能的擴張下急速發展、如何形成綿密的社會監控與規訓,以及如何為支配階級所需的社會秩序提供服務。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