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李鳴鵰

向永恆搶過來的幾秒鐘──關於銀鹽世代

文─ 張照堂 銀鹽是甚麼?有學生曾經問我,銀鹽和數位的區別在哪裡?我常拿食物做比喻。如果數位影像是超市櫃子裡的冷凍豆腐,銀鹽相片就是老師傅調製的手工豆腐,後者散發出來的溫度與氣味,它的內蘊、質感與外貌都很不一樣。數位一如微波爐裡取出的調理包,銀鹽是炭燒爐灶中慢火煮燉的料理,一個是經過一道道手續手工完成的原作,另一個是生產線上的格式化拷貝,如此而已。 當然,有人會說內容才是最重要的,但談到攝影,到底內容取決於形式,或是形式應依歸內容?多年來人云亦云,爭論不休。數位的發明,在傳播與運用的功能上當然快速便利、無遠弗屆,但回到藝術與人文層面,傳統攝影所散發的人性度、品質感、樸實味,更值得細細…

Comments closed

台灣鄉土沙龍攝影先行者李鳴鵰辭世

與張才、鄧南光合稱為「台灣攝影三劍客」的台灣前輩攝影家李鳴鵰,2013年6月22日清晨與世長辭,享年92歲。

李鳴鵰生於日治時代的新竹州大溪郡(現桃園大溪),14歲開始在寫真館當學徒,半工半讀為相館修整底片,後曾赴廣州學習繪畫。青年時期自願加入日本衛生部隊並曾從事造船廠日文顧問工作。25歲返台後,李鳴鵰獲得長輩資助,於台北最繁榮的榮町二丁目(現衡陽路)租下店面開設「中美照相器材行」,隨後迅速於台北照相材料界崛起。1948年,《台灣新生報》舉辦攝影比賽,張才獲得冠軍,亞軍兩名則由鄧南光和李鳴鵰獲頒,三人因而被攝影界稱為「快門三劍客」。由於他們在攝影創作上的突出表現以及對攝影文化推廣的不遺餘力,也使三人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戰後第一代攝影家。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