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易叡
直到近年,東亞的傳教醫療才開始有更多深入探討,並運用殖民與後殖民理論來理解西方醫學在東方的發展。與教會歷史學者著重記錄西方人在東方的善行與事蹟的論述不同,這些研究呈現出了不同的聲調。
Comments closed文——賀威瑋
美國傳教士在中國的攝影與影片拍攝,是跨國交匯下的產物,這些影響包含全球基督教的宣教活動、中國基督教與民族史、美國在東亞的權力和文化影響,以及現代視覺實踐等。
Comments closed文──李威儀
「二二八」不只是2月28日那一天發生的事⋯⋯隨著3月的到來,想談談楊基炘(1923-2005)的故事。他和「二二八」有什麼關係呢?
Comments closed本期我們掘考台灣與東亞視覺經驗裡,難以忽略的、由西方傳教士生產的巨量影像,剖析其產製歷程與文化政治,以及對現代身體與感知帶來的全面影響。
Comments closed英文版最初發行於1988年的《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 Essays on Photographies and Histories)已是攝影理論的經典論著,影響深遠。這部作品對以往未被納入攝影史論的攝影實踐形式投入關注,重新檢視日常作為證據的照片,拒絕了攝影作為紀錄現實的傳統思維,並審視了社會機構中的檔案機制、現代權力制度下的監控歷史,以及意義生產和真相建構的操作。
Comments closed英文版最初發行於1988年的《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 Essays on Photographies and Histories)已是攝影理論的經典論著,影響深遠。這部作品對以往未被納入攝影史論的攝影實踐形式投入關注,重新檢視日常作為證據的照片,拒絕了攝影作為紀錄現實的傳統思維,並審視了社會機構中的檔案機制、現代權力制度下的監控歷史,以及意義生產和真相建構的操作。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