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我們對於攝影史的關注,本期審視屬於我們自身的攝影經驗──被攝影的歷史。從台灣的殖民史出發,自十九世紀中葉以降歷經的人類學調查採集、二十世紀初隘勇線推進下的暴力顯影,到帝國博覽會裡的「台灣」意象與人種展示──這是一段最為系統性地將台灣影像化的初始時期。我們如何成為被攝影的對象?如何化為一具科學標本和一幅想像圖騰?如何在視覺上被納編(或排除)於國族與文化的整頓編程,並糾結至今?此一影像的潛歷史──被攝影的歷史──是我們返視「攝影史」的一處起點。
Comments closed標籤: 高俊宏
《對照記》是透過張照堂、李威儀、陳界仁、高俊宏四人的對話與世代對照,進行影像與藝術提問的一份紀錄,並在他們的生命經驗裡進行串連。
Comments closed廢棄空間,一種視覺景觀、影像常客與美學符號。它是空無,是歷史,是記憶,是枯索,是再生,是複合的種種概念。當人類社會陷入永無止盡的拆和建,以及如今更多的「待拆」和「待建」,無人的沉默空間正在影像裡發出低鳴,使我們不得不關注廢棄空間有機的物質性與政治權力的控制關係。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