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威儀
就在ChatGPT近日推出升級版之際,運用人工智慧將照片轉換為「吉卜力風格」生成式圖像一時蔚為風潮。
Comments closed文──李威儀
「二二八」不只是2月28日那一天發生的事⋯⋯隨著3月的到來,想談談楊基炘(1923-2005)的故事。他和「二二八」有什麼關係呢?
Comments closed本講座由「影言社」與「目彔事物」創辦人一起探討「攝影」的譯介,分享他們編輯攝影論述書籍過程的思索和出版實踐,以及各自正在發展的新書計畫。歡迎有興趣的讀者朋友。
Comments closed本期我們掘考台灣與東亞視覺經驗裡,難以忽略的、由西方傳教士生產的巨量影像,剖析其產製歷程與文化政治,以及對現代身體與感知帶來的全面影響。
Comments closed注意!戰爭就在「眼前」!從望遠鏡、瞄準鏡、潛望鏡、攝影機具到雷達、衛星、無人機與視覺傳感技術的發展,光學史、攝影史與戰爭史之間呈現了同步推進的密切連結。正如哲學家維希留(Paul Virilio)所示,啟蒙之光迎來了攝影術與相機,迎來了連續攝影與電影,迎來了自動化武器,迎來了偵攻一體的光學軍備,迎來了視聽感知的轟炸交火,迎來了核彈爆炸後劇烈的「光」的照明⋯⋯。回想一下戰爭與攝影、電影、電玩遊戲相互繼承、共同演化的親密關係,一切並不奇怪──因為視覺機器正是戰爭機器。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