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北市立美術館攝影系列講座

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攝影系列講座
TFAM Photography Lecture Series

地點 Venue:台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 TFAM auditorium
時間 Time:各場次舉辦日期2:30pm-5:00pm
免費入場 Free entry

 

講座主題與講者

第一場| 04/29 (六)
紀實攝影的「發明」與變貌:以「微光闇影」與台灣攝影史為對話線索
主講人:張世倫| 藝評人、攝影研究者
與談人:李威儀|《攝影之聲》主編

 

第二場| 05/13 (六)
「日常」的奇觀化:從World Press Photo「日常生活」類得獎照片談起
主講人:郭力昕| 評論工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朱盈樺|藝術家

 

第三場|05/20 (六)
主講人:陳泰松|藝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與談人:郭昭蘭|策展人
*本場次延後

 

第四場|06/03(六)
信仰與攝影
主講人:港千尋 (Chihiro Minato)|攝影家及導演、日本多摩大學美術教授
與談人:張世倫|藝評人、攝影研究者
*本講座以日文進行,備有中文翻譯

 

第五場|06/10 (六)
虛構的快樂
主講人:顧錚|影像學者、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與談人:郭力昕|評論工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第六場|07/29 (六)
*因應尼莎颱風來襲,本講座延期至8/12下午
我們為什麼要談影像機器-視覺精神史考察
主講人:高重黎|藝術家
與談人:張世倫|藝評人、攝影研究者

 

主講人簡歷

張世倫
藝評人,攝影研究者,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文章與論述散見《攝影之聲》與《ACT藝術觀點》等刊物與專書,並譯有《攝影的異義》(John Berger)、《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等書。研究興趣包括影像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藝術現代性與冷戰史等諸多範疇,現正持續從事影像批評以及台灣攝影史相關研究的書寫計畫。

郭力昕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媒體傳播系博士,目前擔任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並從事紀實攝影與紀錄片的文化批評工作。繼1998出版的《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郭力昕近年出版《再寫攝影》(2013),持續關注台灣攝影影像生產及與其相關的各項議題,書寫個別創作者、攝影理論、攝影與社會、政治、傳播、媒體等的關係。

陳泰松
1983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美術科西畫組,1992年畢業於瑟基國立高等藝術學院,1995年法國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學士、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肄業。現為中原大學商設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台新藝術獎」觀察團委員,並擔任2017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專長為攝影史及理論、西方當代藝術史,以及美學藝術評論,文章散見台灣各藝術刊物。

港千尋
1960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為攝影家、評論家、影像人類學家,大學教授及策展人。1984年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後前往南美洲各地長期駐留,自1985年起,以巴黎為據點展開攝影家及評論家的工作。1995年起任教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現任多摩美術大學美術系教授。港千尋曾擔任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策展人以及2012台北雙年展微型博物館策展人,2016年愛知三年展藝術總監。他亦為知名攝影家、攝影評論人,舉辦過多項攝影個展,作品並獲法國國家圖書館、東京都攝影美術館及紐約現代美術館等收藏。他出版多本攝影集,其中《文字的眾母親》曾發行中譯本(商務印書館出版)。港千尋於2014年台灣太陽花運動期間進入立院採訪,著作《革命的做法:從318太陽花看公民運動的創造性》。

顧錚
1959年生於上海,現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復旦大學資訊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畢業於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獲學術博士學位。 顧錚著作包括:《觀念的街頭》(2010)、《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ic Art (中國當代攝影藝術)》(2011,中文版與法文版)、《顧錚攝影文論選》(2012)、《攝影的人,在路上》(2013,臺北)、《The Chinese Photobook: from the 1900s to the Present》(合著,2015, Apertue, NY,US)、《生命劇場——揚·索德克的世界》(2015)、《當代攝影文化地圖》(2016)等。所策主要展覽包括:第一屆亞洲攝影雙年展《生活在城市》(中國策展人,2001,漢城)、《記錄中國—-當代攝影與社會變動》(2004,美國貝茨學院美術館、華美協進社,2006,史密遜博物館)、《中國風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沃爾夫遜畫廓,2012)、首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2013,共同策劃)等。顧錚是2017-18年度哈佛燕京學者。

高重黎
1958年生於台灣,1979年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現於台北居住與工作。高重黎的作品檢視歷史和個人生平的關係,以及時間、影像和媒體的關係。他不僅是攝影師,也收集歷史照片,同時是影片和動畫創作者、媒體考掘者。個人創作包括:〈光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裝置〉、〈明箱電影院〉、〈幻燈簡報電影〉、〈視覺玩具專利〉、出版品〈畫外音外畫》、〈低級透〉短片、〈24×18.half等系列,1983年首次個展於台北美國文化中心,20022012年參展「台北雙年展」;2005受邀參展「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自由的幻象」。重要個展包括:「高重黎 – 持放映機的人」(2015,倫敦大學佩爾茨藝廊,英國)、「高重黎影展暨藝術展:電影他者的電影」(2011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耿畫廊,台北)等;聯展包括:「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2015,關渡美術館)、「2014 關渡雙年展」與「憂鬱的進步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2,鳳甲美術館,台北)等。高重黎曾於1984-88連續獲五屆七項8釐米「實驗」、「動畫」、「記錄」類電影金穗獎。

 

更多資訊 Mor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