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冊架仔 #17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負片探源:哥倫比亞的早期攝影與種族
Negative Originals: Race and Early Photography in Colombia

Juanita Solano Roa 著|Duke University Press|2025年9月

藝術史學者尤安妮塔・索拉諾・洛(Juanita Solano Roa)藉由十九世紀末的攝影工作室羅德里格斯(Fotografía Rodríguez)和班傑明・德拉卡列(Benjamín de la Calle)在哥倫比亞麥德林的攝影實踐,檢視攝影在建構種族意識型態、種族認同時的操控角色,以及其如何影響種族和「進步」之間的關聯。作者並置正片與負片,對比在主流的肖像攝影中,對異性裝扮者(cross-dressers)、農民、窮人、非裔哥倫比亞人的描繪,並將攝影的批判思考從傳統的正像照片轉向底片,聚焦研究負片的物質性、象徵性與空間意涵,挑戰攝影媒介的歷史書寫。本書少見地以哥倫比亞的攝影檔案為題,嘗試對拉丁美洲攝影史進行補充,並深入探討種族、性別和白人建構的交集。


攝影暗箱:後攝影時代的攝影
Photo Obscura: The Photographic in Post-Photography

Natasha Chuk 著|Intellect|2025年8月

媒體理論研究者娜塔莎・卓克(Natasha Chuk)在書中對攝影在數位時代的不斷演變進行反思,藝術家透過新技術與創作來重新定義攝影,使得相機在創作過程中不再必要。然而,卓克也藉這本書指出這些看起來和照片毫無關係的作品依然受攝影的邏輯與歷史影響。書中強調數位時代對創作方法的作用,大量的數位圖片、資訊如何挑戰攝影的本質,討論包括AI生成圖像、新媒體藝術和混合藝術(hybrid art),以及視覺與感知之間持續的變化。作者透過對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討論,借攝影史、媒體研究、視覺研究、藝術史和數位人文學科之鏡,說明在影像爆炸時代裡「觀看」和「相信」的意義。



影像的新生:超越人類世界的數位生態與人類世想像
The New Lives of Images: Digital Ecologies and Anthropocene Imaginaries in More-than-Human Worlds

Adrian J. Ivakhiv 著|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25年9月

生態哲學家暨文化理論學者阿德里安・伊瓦基夫(Adrian J. Ivakhiv)關注生態、文化、身份、宗教、媒體、創意等領域的匯集,本書是他生態四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也是接續2013年《動態影像的生態學》(Ecologies of the Moving Image)之作。書中探討想像和影像的關係,並藉由影像的歷史發展解讀想像在文化生活中的角色。他分析攝影家Edward Burtynsky的照片、藝術家John Akomfrah的多螢幕裝置、Hilma af Klint的抽象藝術、爵士音樂家Sun Ra與詩人Alexis Pauline Gumbs所代表的非洲未來主義與Youtube上大量的動物影片等一系列重要的媒體藝術家與運動,並討論動物性和宗教意象、聖像崇拜和聖像破壞主義、占卜和預言、以為的真實(truthiness)與魅惑網路(enchantment networks)、線上社群和AI、政治與情感經濟,以及烏托邦未來主義在當前「氣候殖民人類世」困境中的角色。


真實色彩:1849年至1955年的攝影色彩
True Colors: Color in Photography from 1849 to 1955

Anna Hanreich、Astrid Mahler 編|Hirmer Publishers|2025年6月

本書透過維也納阿爾貝蒂娜美術館(Albertina Museum)館藏描繪攝影色彩的發展歷程,聚焦在彩色攝影技術自十九世紀發展以來不為人知的多元實驗與彩色攝影的商業化和普及化,以奧地利為中心探討彩色攝影術在歐洲的發展。其中包括:維也納高等聯邦圖形教育與研究機構(Höhere Graphische Bundes-Lehr- und Versuchsanstalt)的研究與收藏、彩色照相版法(Autochrome)的發展、畫意攝影主義(Pictorialism)和美術印刷工藝對色彩技術的影響等,並以柯達(Kodak)成功生產彩色膠卷以及彩色膠卷在戰後歐洲的流行作結,透過實驗影像與檔案揭示了人們對在照片中複製色彩的渴望。書中亦附有彩色攝影的術語與技術檢索,並收錄許多早期手工上色照片。


找路: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台灣攝影
Wayfaring: Photography in Taiwan 1950s−1980s

Shuxia Chen、Olivier Krischer 編著|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2025年6月

本書為澳洲國立大學(ANU)藝術史學者陳淑霞與柯惟(Olivier Krischer)於2021年在坎培拉策劃的攝影展覽「找路:1970-80年代的台灣攝影」(Wayfaring: Photography in 1970s–80s Taiwan)之擴充延續。透過訪談與專文,這本輯錄包含多位台灣攝影研究者與藝術家參與論述的著作,嘗試探尋台灣攝影文化與創作實踐在二十世紀中後期的路徑與表現形態,同時圍繞著在結束日本殖民、歷經國民政府統治下的戒嚴時期,乃至解嚴前後社會發展之影響;其中包括在此期間攝影者對台灣本土意識與關懷的開展、文化與身份認同的糾葛,以及從環境保護到性別政治的抗爭與主張。書中囊括對台灣前輩攝影家及當代作品的研析、影像刊誌出版樣態與歷史的討論,以及藝術家專訪,試圖填補台灣攝影相關英文文獻的空缺。作為ANU與台灣教育部「台灣研究講座」的合作計畫,本書提供免費下載閱覽


文 | 古敬如/編輯部
圖 | 出版單位提供
發佈日期 | 2025年7月4日

  • 冊架仔 #17

    冊架仔 #17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 冊架仔 #16

    冊架仔 #16

    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VOP BOOKSHOP
訂閱《攝影之聲》電子報 Subscribe to VOP e-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