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p tsheh-kè-á|攝影與視覺文化出版閱讀情報
Scorched Earth: Beyond the Digital Age to a Post-Capitalist World
焦土:越過數位時代至後資本主義世界
Jonathan Crary著|Verso|2022年4月
By Jonathan Crary|Verso|Apr. 2022
本書作者Jonathan Crary是哥倫比亞大學現代藝術與理論教授,並為關注人文與社會科學之獨立出版社「Zone Books」之創始編輯,著有《觀察者的技術》(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感知的懸宕》(Suspensions of Perception),以及關注資本主義擴張所造成的無休止狀態的《24/7》等書。在本書中,Crary拒絕晚期資本主義的數位世界,他指出,現今的數位時代如同全球資本主義災難的最終階段,社會存在著金融化(financialisation)、多數貧窮、生態破壞、軍武威嚇等顯而易見的殘酷現實,因而著手調查網路對人類世界與社群的摧毀力,及其相互支持的交織關係,提示人們:社群媒體不會帶來變革的可能,跨國公司的網路與平台在本質上與人類的宜居生活、平等的後資本主義樣態是無法共存的。
Selfie Aesthetics: Seeing Trans Feminist Futures in Self-Representational Art
自拍美學:在自我再現藝術中看見跨性別女性主義的未來
Nicole Erin Morse著|杜克大學出版社|2022年4月
By Nicole Erin Morse|Duke University Press|Apr. 2022
本書探討跨性別女性藝術家透過自拍與自我再現的藝術形式,以探索其轉變、自我與關係(relationality)。作為傳播媒介研究者,Morse認為自拍並非自戀世代的膚淺象徵,而是在創作者與觀者之間具政治意義的相遇。在Zackary Drucker、Vivek Shraya、Tourmaline、Alok Vaid-Meno、Zinnia Jones、Natalie Wynn等跨性別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中,Morse細述被這些藝術家稱作「自拍美學」的計畫策略,包含:加倍(doubling)、即興(improvisation)、連續群體(seriality)以及非線性時間性(nonlinear temporality),透過跨性別者的生活樣態,展現其流動的即興身份與具展演性質的抵抗模式,在自拍者與觀者的視線交互間,建構出跨性別女性主義未來的存在與歸屬。
How to Make the Body: Difference, Identity, and Embodiment
如何製造身體:差異、認同與身體化
Jennifer L. Creech、Thomas O. Haakenson著|Bloomsbury Publishing|2022年6月
By Jennifer L. Creech, Thomas O. Haakenson|Bloomsbury Publishing|Jun. 2022
身體並非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且是持續歷經接連的多樣化與轉化──一種「潛在的混亂」(potentially disruptive)。本書以多篇文論透過廣告、美學、色情影像、社群媒體、科學實驗以至跨國的文化形式,匯集對身體的當代觀察與歷史解讀,展開在德國脈絡下,關於差異、認同與身體化的理論對話,以及小眾卻具啟發之新興論點。
写真論──距離.他者.歴史
攝影論──距離.他者.歷史
港千尋著|中央公論新社|2022年1月
By 港千尋|中央公論新社|Jan. 2022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時代,人們建立起全新的社交距離,影像評論家港千尋藉此思考攝影與社會距離的關聯。回顧攝影誕生至今的兩世紀,影像與日常生活早已緊密不可分,港千尋提問在「攝影化」的現代社會中,還有什麼值得被拍攝?書中從「關於社會距離的起源」開始,以文化人類學等角度,重新思索影像與他者之間的關係,在未知的未來面前探尋歷史之鏡,書寫一部關於社會的攝影論。
Visual Culture and the Forensic: Culture, Memory, Ethics
視覺文化與法醫:文化、記憶、道德規範
David Houston Jones著|Routledge|2022年3月
By David Houston Jones|Routledge|Mar. 2022
法醫,傳統上往往被視為進行犯罪現場調查、拍攝證據照片等行為,而在如今的當代範疇中則納含了展演、裝置藝術與攝影。英國艾希特大學教授Jones連結起今昔的法醫角色,在當代的法醫工作中,面對犯罪現場攝影的證據同時,也回應鞏固其消費(consumption)的一些假設:我們看起來是什麼模樣?透過誰的名義?他強調且審視在視覺媒介中持續存在的窺看,並建立新的道德參與形式;這樣的方式不僅回應了以對象為導向的法醫文化,也重新評估了人聲(human voice)與物證間的關係。法醫對證詞長期依賴,而我們至今仍未能徹底辨識證詞。Jones以此為基礎,分析一連串的當代視覺活動,在Forensic Architecture、Simon Norfolk、Melanie Pullen、Angela Strassheim、John Gerrard、Julian Charrière、Trevor Paglen、Laura Poitras與Sophie Ristelhueber的藝術實踐中,嘗試重新定義我們對於證據的產生、分析與運用的認知。
文 | 編輯部
圖 | 出版單位提供
發佈日期 | 2022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