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攝影史敘事工作坊系列接連進行兩場由藝術家侯怡亭主持的「歷史繡場工作坊」,從侯怡亭的創作基礎延伸,將台灣日治時期女性教育發展的「家政」體制規訓,透過影像刺繡習作,開展對於女性 / 歷史 / 勞動 / 身體的認知與記憶創造的實踐。
日本統治時期下的台灣女子技藝教育,最早始於1924年附設於台南商業補習學校的一年制女子技藝科,直至1930年代中期才開始有「家政女學校」為名的公立實業補習學校成立,起初學生以日籍生為主,至皇民化運動展開後,台灣女童的就學人數才更多了起來。家政女學校除了教授修身、國語、公民、數學、國史等課程,其餘近半數課程是裁縫、手藝與家事等科目,畢業生被形容為「未來的賢妻良母」。
侯怡亭說,在這些家政女學校的老照片上刺繡,是她透過針線穿越、通往記憶的方法,也是縫補過往記憶的一道道連結,而這些在影像中刺下的線條與圖案,既是一種遮蔽,也是一種顯現。曾經在女校家政科就讀的經驗,使她特別敏感於女性社會教化的群體歷史身體感,並通過她在採取緩慢無效率、動作重覆、集體化的勞動生產型態的創作過程中體現出來。
在工作坊中,我們也邀請參與者在各自帶來的黑白照片上進行刺繡習作,接下來我們看看大家的作品。對了,侯怡亭此刻也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個展「冷鍊」,展期至7月21日喔。
創作者 | 王豪、蔡佳璇、高雅寧、鄭碩潔、陳穎儒、廖舒寧、朱詩迪、許維怡、胡人文、阮芳郁、陳明慧、林筱芳、辛佩宜、謝采蓉、陳婷汝、洪瑋伶、方瑜、Zona、邱靖堯
更多關於工作坊的即時影像,請追蹤VOP的Instagram
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
「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是一系列由藝術家與影像研究者帶領、以「影像-歷史-創作」意識為出發的工作坊,將透過田野踏查與影像敘事習作,探尋攝影在台灣歷史進程中的多樣形貌與能量,回應圍繞台灣攝影的根本問題——什麼是「台灣攝影」、台灣攝影史如何開展、如何可能,試圖推進攝影史的當代意義與創造性。
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我們將著重關切攝影的攝影史、影像檔案考與常民影像敘事,提出攝影家攝影史軸線以外的影像史線索與事件,投入近現代台灣社會史、常民攝影、視覺機具裝置研究、影像事件考、影像敘事編輯與製本實驗,想像攝影史的另類敘事方法,同時重新思索「台灣性」(Taiwaneseness)之於攝影的歷史意涵。
黃同弘 | 重返地景:航遙測影像檔案工作坊
高俊宏 | 離散空間的影像與建築性工作坊
侯怡亭 | 歷史繡場工作坊
高重黎 | 影像機器工作坊
後藤由美 |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黃亞歷 | 歷史偽像:影像的悖謬與思考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