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演算法能否操控仇恨?YouTube影音秩序的暗面

在疫情之下,網路影音媒介此時更加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認知與理解,但是「什麼被允許可以放上網?什麼被允許可以轉發?誰有權決定什麼內容有害?什麼時候那些內容會被移除?」美國藝術家卡洛琳.辛德斯(Caroline Sinders)近期的藝術計畫正對於我們熟悉的網路世界秩序提出一連串敏感的質疑。

在辛德斯近期受倫敦攝影師藝廊(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之邀所提出的《符合使用條款》(Withi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計畫中,她蒐集了91部YouTube上的影片,並歸納出九種與2021年有關的事件類別,諸如COVID-19陰謀論、白人至上主義、反移民、性別歧視與性別暴力、反伊斯蘭宣傳,甚至包括一些重新浮出的謠言影片,像是揭發比爾.蓋茲「病毒陰謀論」的舊聞。由於網路平台上的這類傳言時常吸引大量點擊,甚至在被移除後,仍以不同語言的標題重新上架,辛德斯嘗試在這個計畫中,記錄四處流動的影音資料,進一步質問網路平台背後為內容把關的技術和方針。

今年一月到三月之間,辛德斯觀看約150部含有誤導訊息的YouTube影片,透過短期內的密集瀏覽,她「訓練」YouTube的推薦演算法持續供應她類似的影音內容,進而發現在這個由多層的演算法和不透明內容管理方針構成的系統中,處於灰色地帶的誤導內容遠比想像得多。辛德斯將YouTube當作此計畫的診斷對象,主要是考量到,YouTube跟具有策畫性質的串流平台如Netflix不同,它將娛樂和社群媒體的功能融於一爐,只要熟悉關鍵字、標籤、分享等優化點閱率的手法,有害內容仍然到處可見。數月後,辛德斯回訪那些影片,只有八部內容與反疫苗和白人至上主義相關遭到移除,其餘影片仍好端端地在那裡,紋風不動。

這項計畫除了以網頁形式呈現,也在攝影師藝廊裡的多媒體牆展出,作為今年攝影師藝廊的特別企畫「Imagin(in)g Networks」之一,並同時在美國舊金山的Telematic Media Arts做更具規模的實體展,整理近年對網路有害或帶有暴力內容的研究與創作。

辛德斯將自己的實踐稱作一種「擴大的紀錄」(expanded documentary),透過數位工具調查在網路空間發生的事件。在實體展場,《符合使用條款》計畫皆以多螢幕裝置呈現,不過,和網頁版一樣,每一個分類的影片都被集結成多個影像與聲音層疊的畫面,說話者的臉和標語文字匯集在螢幕上。豐富、大量甚至過剩的觀賞印象,如同Imagin(in)g Networks所強調的,數位技術讓影像轉化為一種「容器」,在網絡裡勤快運送著形塑我們認知的影音內容。

符合使用條款 Withi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展期 Dates:2021.5.17-2021.7.31
地點 Venue:倫敦攝影師藝廊 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


文 | 閻望雲
圖 | Caroline Sinders提供
發佈日期 | 202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