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在城市尋找出口的計畫。」
汪正翔以自身經驗出發,因為在台灣各地的旅遊景點反覆拍攝相同美景照,而在濃豔色調與壯麗景緻中感受到視覺的麻痺與厭煩,他開始試圖捕捉「非風景」的影像——非典型的風景樣貌,在畫面中存在著突兀的人造物、雜亂背景或是平乏的色調。
Comments closed「這是一個在城市尋找出口的計畫。」
汪正翔以自身經驗出發,因為在台灣各地的旅遊景點反覆拍攝相同美景照,而在濃豔色調與壯麗景緻中感受到視覺的麻痺與厭煩,他開始試圖捕捉「非風景」的影像——非典型的風景樣貌,在畫面中存在著突兀的人造物、雜亂背景或是平乏的色調。
Comments closed香港刺點畫廊於2015年9月19日同步推出兩個個展:何兆南的「早安晚安」——圍繞2014年在香港發生的佔領運動創作的攝影及錄像作品;而同時間北野謙的「Now, Here, and Beyond」展出北野最新作品《day light》和《watching the moon》,以及取材於去年香港佔領運動時拍攝的持續系列《我們的面孔》的新增作品。
Comments closed浜口タカシ,1931年生於日本靜岡縣,中學畢業之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關西地區的一家攝影器材行上班,也開啟了他對攝影的興趣。1955年,他搬去橫浜並自己開了一家相機店。他是在日本前輩攝影家中村立行、杵島隆、東松照明等人之後,少數因為參加戰後攝影雜誌舉辦的每月攝影比賽而成為專業攝影師的人。在眾多拍攝三里塚鬥爭運動的攝影記者中,他是投入時間最長的一位,他自1966年開始,整整花了12年的時間紀錄三里塚。
Comments closed
「我出國了,然後我回來了。」陳以軒說。
陳以軒以攝影為創作主體,媒材形式橫跨平面攝影、創作書、錄像、影像裝置、以及行為演出,近期創作多關注在攝影如何處理個人的生命史,以及影像媒介在進行溝通傳達時的所產生的模糊與誤謬。
展覽命題看似直白,其實是陳以軒這幾年的生命寫照,用書本、錄像、及幻燈片等等各種攝影的轉譯形式,描繪他赴美留學、往返異鄉的三段影像旅程,旅程中如按圖索驥般自我觀照,旁觀其身為異鄉局外人的找路姿態,找尋在路上失去的自我存在與歸屬感。
Comments closedSHOUT 是《攝影之聲》出版的一份不定型特輯系列,本輯首發介紹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的16位攝影新進創作者,並邀集攝影評論人張世倫、松本知己、宋修庭與任悅,分別書寫當代攝影的發展現況觀察。
1 CommentOn the Streets : Images of Protests
and the Martial Law Generations
主持──李威儀
紀錄──夏亞凡
日期──2014年7月29日
本文原刊載於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13 : 抗議、行動與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