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將於2024年2月舉辦「中平卓馬:火―氾濫」 展覽,這是中平卓馬(1938‑2015)──日本戰後最著名的攝影家之一──在過世後首次舉行的大型回顧展。
Comments closed作者: VOP
藝術家侯淑姿因病逝世,享年61歲。
侯淑姿於1962年生於嘉義,於台北成長,畢業於台大哲學系。因母親在她考上大學後贈送的一台相機而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1989年她便出版了第一本攝影作品集《生命的倒影──侯淑姿攝影專輯》,隨後前往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讀影像藝術碩士,並於伊士曼攝影博物館修習照片修復保存。
Comments closed以拍攝日常生活中的幽默時光著稱的攝影家艾略特・歐維特(Elliott Erwitt)在家人陪伴下於自家逝世,享年95歲,他的Instagram帳號在台北時間12月1日凌晨發布了這則消息。
Comments closed英文版最初發行於1988年的《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 Essays on Photographies and Histories)已是攝影理論的經典論著,影響深遠。這部作品對以往未被納入攝影史論的攝影實踐形式投入關注,重新檢視日常作為證據的照片,拒絕了攝影作為紀錄現實的傳統思維,並審視了社會機構中的檔案機制、現代權力制度下的監控歷史,以及意義生產和真相建構的操作。
Comments closed德意志交易所攝影基金會獎(Deutsche Börse Photography Foundation Prize)公布2024年度的入圍名單,其中包括四位藝術家──VALIE EXPORT、Gauri Gill & Rajesh Vangad、Lebohang Kganye和Hrair Sarkissian,分別來奧地利、印度、南非與敘利亞。
Comments closed全球對「生成式AI」技術的狂熱方興未艾。媒介理論家維蘭.弗盧瑟(Vilém Flusser)在上世紀曾預見新興社會結構愈發像是一個大腦,而技術圖像作為「全球神經系統的分泌物──即對超級大腦的夢想」已然浮現,並構成了全面自動控制的條件。然而,就在迎接「後攝影」時代到臨之前,世界仍面臨難題。借鑑弗盧瑟所言,人們尚未達到令AI能讓人類真正自由創造的階段,我們反而仍被相對原始的AI控制;我們還未能適當地理解AI,因此也無法妥善地設置AI。而這構成了我們在此的思索與挑戰。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