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順築(1963-2014)以個人家族影像為媒材,以老照片、老傢俱殘片進行組合探索,開啟台灣90年代複合影像創作之先河。此展為陳順築於台灣首次舉辦的大型回顧展,展出1990年後的攝影作品、以攝影為創作媒材的複合性裝置作品,以及舊家具殘片上的手繪創作。此展透過在地特有的珊瑚礁岩地質為主題,以澎湖居民用來築牆、砌屋的傳統建材,回應其對原鄉的眷念、個人與家族難以割捨的錯綜情感。
Comments closed陳順築(1963-2014)以個人家族影像為媒材,以老照片、老傢俱殘片進行組合探索,開啟台灣90年代複合影像創作之先河。此展為陳順築於台灣首次舉辦的大型回顧展,展出1990年後的攝影作品、以攝影為創作媒材的複合性裝置作品,以及舊家具殘片上的手繪創作。此展透過在地特有的珊瑚礁岩地質為主題,以澎湖居民用來築牆、砌屋的傳統建材,回應其對原鄉的眷念、個人與家族難以割捨的錯綜情感。
Comments closed「蘭陽溪不是一條溪,它讓我知道我是誰?蘭陽溪是我的根源,它讓我知道我在尋找什麼?」
歷經五年的勘查、收集資料到拍攝,楊哲一在《蘭陽溪》中回應了自己的童年記憶,也記錄了蘭陽溪經過人為改造過後的痕跡與秩序,呈現出人與自然的社會關係以及哲學與美學的觀點。
Comments closed『「回顧」並不是對我這兩年做出審視與判斷,而是針對攝影本質的一種宣言。當大家都在談論攝影與相機的可能性的時候,我卻想談談攝影的侷限性。當我們按下快門時的那瞬間,我們所留在底片或是記憶體裡的影像就已經成了過去,而攝影就是一直在重複這樣的動作。所以我一直覺得攝影不應該展望未來,攝影只需要不斷地回頭看就好了。』
Comments closed「我的媽媽/我的父親」展出中國攝影藝術家任航及黎朗的新作品。任航帶有挑逗意味的私攝影已成為其影像標誌,最新作品《我的媽媽》系列是任航以他作品中常見的動物與花草,將其母親的日常生活進行色彩濃烈的戲劇性演繹 ; 另一方面,黎朗的作品則常以慎思的態度和主觀的意念對紀實影像進行實驗,他在《父親》這個系列中,以三年時間拍攝他父親的身體與隨身物的黑白影像,並在照片上手寫父親活過的八十二年間的每一天的日期,試圖作為對於暮年父親的一份哀悼,也期待另一種復活。
Comments closed[館 內 借 閱] 是VOP自發的線上單元,我們將不定期(但持續)從公共圖書館書架中,挖掘攝影書和大家分享。在這個單元所介紹的攝影書,都可以從公共圖書館免費借閱 ; 單元文章只要註明出處,文字皆無償提供非營利用途的自由轉載及引用,以推廣攝影閱讀資源。也歡迎投稿至VOP信箱 : reader@vopmagazine.com。
Comments closed「影會時期」是二戰結束前後台灣本土攝影愛好者及照相業者,與中國撤退來台的攝影愛好者,二者相互接軌交錯所形成的時代意象。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