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擁有複寫世界的能力,攝影被認為是一種目擊證據,以及將歷史視覺化的檔案資料。我們憑靠攝影蒐集世界,建立起世界的檔案系統,並在其中競逐解讀演繹的話語權,以此「超譯」世界。影像檔案於是也成為藝術家熱愛的材料,在對現成影像進行蒐集、拼貼、解構、重組間,不斷生成新的意旨,並時常挑戰官方正典的檔案霸權,衝撞檔案的既成性質與體系。
Comments closed作者: VOP
1950年代起從事新聞攝影的黃則修,首開紀實專題攝影先河,陸續以龍山寺、野柳、淡水河等為題發表紀實專題攝影。1958年起,擔任每日發刊的《攝影新聞》採訪主任及「攝影走廊」主編,在報章上首創攝影專欄,連載「暗房技藝」、「攝影藝術觀」、「寫實攝影」等專欄文章,介紹攝影新知與攝影藝術創作。
Comments closed文 / 林盟山
一直覺得,在國際上享有高人氣的日本女攝影家川內倫子,在日本攝影圈是個非常難能可貴或獨特的存在。
Comments closed文 / 鍾林春
鴆。
林舒原是畫畫的,在他的小縣城,他高中畢業那年,只他一人念藝術去了。他日後轉到攝影,多少有些偶然。但他本是率性的人,走什麼路,大抵是很堅定的,怎麼走,又是隨遇的。
1 CommentComments closed本文出自2013年初,亞典書店邀請TIVAC創辦人全會華與《攝影之聲》創辦人暨主編李威儀,進行一場題為「靜止在紙上的光影,到底我們看見什麼」的對談。亞典書店特別摘錄了談話片段,在此兩位不同世代、同樣執著於影像藝術的工作者,對攝影本身及攝影在台灣的發展提出看法。
文字整理──亞典書店/莊文松
日期──2013年1月26日
被遺忘在福島核電警戒區的動物們,在空無一人的商店與街道覓食求生,透過太田康介的鏡頭,我們才得以看見:那些已經死去的動物以及正在努力活著的動物,牠們清澈的眼神映照著人類使用核電所遺留的惡果。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