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ans titre, M. Bertillon》- Stéphanie Solinas

文 / 李威儀

以一張正面肖像照和一張側面照,所組成的典型囚犯照片,配合仔細描述的犯人面部特徵紀錄,以便用於罪犯管理建檔和辨識分析。這個現今聽起來再普通不過的犯罪調查常識,是來自在19世紀末發展出一套人體測量學、重新給予人類臉孔定義的一個名字——艾爾峰思‧貝迪詠 (Alphonse Bertillon) ,罪犯的午夜夢靨。

1853年出生於巴黎的貝迪詠,是一位法國警察,也是一名生物統計學者。在30歲左右時,貝迪詠提出了辨識人類生物特徵的測量應用方法,讓每個人不同的五官、輪廓、肢體特徵,化為獨特的密碼線索,使累犯者更容易被指認辨識而難逃法網,並成為啟發指紋辨認等近代生物辯識技術的基礎概念。在法國攝影藝術家史黛芬妮‧索莉娜絲 (Stéphanie Solinas) 近期由RVB出版的《Sans titre, M. Bertillon》(無標題,貝迪詠先生) 書中,則巧妙地回顧了這位著名人物的事蹟。

在這本影像傳記裡,以一頁頁模糊的拼貼區塊做為開場,直至出現了一張貝迪詠以他自己的正、側面照片在1891年所製作的、紀錄著他的個人特徵並標註為「M. Bertillon」的身份辨認卡,故事才正要展開。

這些拼貼區塊,是索莉娜絲以貝迪詠在這張身份辨認卡上的肖像與特徵紀錄,經面部分析科技,將貝迪詠的臉,劃分而成的28個區塊切片。若要解讀這些難以辨識的區塊,讀者需要像探查臉部線索般,將書中這些區塊一一剪下、拼湊、接合,就能令人驚奇地重建出「貝迪詠先生」的面貌,最後再將它安合於這本書特地挖鑿的書洞裡,成為一幅立體圖雕。藉此,讀者與索莉娜絲共同完成了這件作品,一起重塑了貝迪詠的肖像,而且,是以貝迪詠的方式。

書頁的後半部,則摘錄了貝迪詠的姪女蘇珊娜 (Suzanne Bertillon) 在1941年所撰寫的《Life of Alphonse Bertillon, Inventor of Anthropometry (貝迪詠的一生,人體測量學發明者) 》的段落,索莉娜絲隨著文中描述貝迪詠的每個人生階段,以中距離的平視視角,拍下23幀他自出生到辭世曾經身處所在的影像。黑白畫面裡無人、沉靜,宛如一份現場勘查報告,直至最後在一張攝於巴黎市郊、以貝迪詠命名的一條小街道照片完結。這本難得的半立體的攝影書,聰明而精巧地傳遞了對於這位人類生物辨識技術啟蒙者,冷靜而神秘的想像。

 


《Sans titre, M. Bertillon》| Stéphanie Solinas | 文字:Suzanne Bertillon | RVB Books出版 | 限量250本 | 精裝 19X26.6cm |96頁 | 2012年3月 | 法語、英語 | ISBN979-10-90306-06-6


本文出自《VOP攝影之聲》#6,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