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實驗電影導演、錄像藝術家飯村隆彥(Takahiko Iimura,1937-2022)於近日逝世,超過五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的實驗短片、錄像裝置和表演在國際間備受重視,留下的文字也見證他對於影像和藝術媒材的省思。
Comments closed分類: News
適逢德國指標性藝術家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年屆九十之際,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為他舉辦了一場大型回顧展,在橫跨其創作生涯的逾百件作品中,可見李希特為繪畫技術帶來的革新、對於圖像的思索,以及與當今視覺文化現象的連結。
Comments closed
盧森堡讓大公現代美術館(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現正展出英國藝術家塔西塔.迪恩(Tacita Dean,1965-)個展。迪恩自1990年代起持續探索攝影、素描、凹版印刷、大型黑板粉筆畫等創作媒材,以及其最具代表的電影膠卷。
Comments closed從2019年起,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透過數位藝術史計畫(Digital Art History initiative),資助數位地圖集──「顯影里約」(imagineRio)的開發,近期更新線上平台,將數量可觀的素材置入新語境,記錄巴西里約數個世紀以來的變動。
Comments closed
比利時安特衛普攝影美術館(FOMU)正展出攝影師馬克斯.平克斯(Max Pinckers,1988-)生涯首次回顧展「雙重束縛」(Double Bind)。平克斯的作品一向建立在對攝影紀錄性的提問之上。2017年,他和德萊斯.迪普特(Dries Depoorter,1991-)曾合作研發《獎盃相機》(Trophy Camera),這台特殊相機連接深度機械學習演算法,分析從1955年至今每一屆的世界新聞攝影年度照片,並且透過視覺元素的自動化比對,製造所謂得獎作品並且上傳至網路。《獎盃相機》帶有惡趣味,但確實概括了平克斯一直緊握的問題意識:那些以傳遞現實作為首要任務的照片,或許藏有一套公式,引導人們解讀影像時的反應。
Comments closed巴黎國際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與光圈基金會(Aperture Foundation)合辦的攝影書獎近日揭曉,本屆除選出新人攝影書、年度攝影書、年度攝影圖輯三大類別外,另增加評審團特別提及獎,以攝影書作為媒介,呈現對離散、殖民、史詩與女性攝影史的關注。
Comments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