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Posts

涉種族主義爭議:攝影家馬丁.帕爾辭去布里斯托攝影節總監

莫希迪絲.哈利黛(右二)在攝影家馬丁.帕爾於英國國家肖像藝廊的個展展覽外,抗議帕爾漠視種族歧視問題。 © Mercedes Baptiste Halliday

著名攝影家馬丁.帕爾(Martin Parr)在涉及編輯一本帶有種族歧視的攝影書所引發的爭議中,近日宣布辭去英國布里斯托攝影節(Bristol Photo Festival)藝術總監一職,並公開道歉。

事件起因於倫敦大學非裔學生莫希迪絲.哈利黛(Mercedes Baptiste Halliday)發起的抗議行動。哈利黛指出,一本由義大利攝影家簡.巴托里尼(Gian Butturini,1935-2006)拍攝、發行於1960年代末,並於2017年再度出版的攝影集《倫敦》(London),帶有歧視非裔族群的內容——書中的照片編排將一位黑人女性查票員的肖像,與一張倫敦動物園中的猩猩照片並陳排列。而催生該書再版、掛名編輯、並在書中撰寫推薦文字的,正是馬丁.帕爾。帕爾曾任馬格蘭圖片社主席,活躍於當代攝影藝術圈,擁有高知名度與影響力。

Comments closed

《攝影之聲》「沖繩專題」登上《琉球新報》

《琉球新報》報導,2020年7月22日

沖縄の歴史を台湾に発信 台湾写真誌が特集 国吉和夫さん、石川真生さん、石川竜一さんらの作品掲載

台湾独立系の写真カルチャー誌「VOICES OF PHOTOGRAPHY(ボイズ・オブ・フォトグラフィー)撮影之声」を出版する影言社(台北市)がこのほど、沖縄特集を発行した。写真家の国吉和夫さんや石川真生さん、比嘉豊光さん、石川竜一さんの作品を中心に、コザ暴動など1970年代の沖縄を捉えた写真を紹介している。  沖縄特集は、同誌が取り組んでいる「アジア現代の撮影文化現場」シリーズの第2弾として発行された。

《琉球新報》,2020年7月22日 | 新聞連結
Comments closed

《LIFE》首位非裔攝影師Gordon Parks鏡頭中的美國社會暗角

《Life》雜誌社第一位美國非裔黑人攝影師高登.帕克斯(Gordon Parks,1912-2006),在1957年於美國各地犯罪調查現場拍攝的一系列以「罪之氣息」(The Atmosphere of Crime)命名的專題影像,近期重新整理出版。

帕克斯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農夫家庭,時值1912年,美國社會依然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在成為攝影師之前,他曾做過餐館服務生、清潔工、酒保、餐車侍應等各種工作。帕克斯的第一台相機購自當鋪的流當品,他沒有受過任何正規的攝影教育。透過自學,他逐漸成為一名成功的時尚攝影師,曾為《Ebony》、《Fortune》、《Glamour》及《Vogue》等主流雜誌供稿。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8 : 沖繩專題
The Okinawa Issue

「亞洲當代攝影文化現場系列」是我們聚焦亞洲各地影像文化與創作實踐的系列計畫,嘗試透過亞際跨域連結與在地論述視野,拓展我們對於攝影在亞洲的實踐歷程、視覺經驗、文化及其論域的認識座標,並藉此作為影像歷史與認識論的持續省思。

「沖繩專題」是此系列的第二輯,特別邀請影像研究者暨策展人町田惠美與許芳慈共同擔任客座主編。本期採雙向閱讀編輯,集結文論與訪談,穿越沖繩糾結的被殖民史與帝國陰霾,在霸權的支配和抵抗的鬥爭之間,批判地觀看沖繩的影像,以及作為影像的沖繩。

Comments closed

疫情下的種族主義與藝術行動

在COVID-19疫情從中國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之際,歐洲及北美國家不時傳出亞裔居民遭到歧視,無端在路上被人叫囂、遭遇暴力攻擊的事件。法國亞眠省的地方報紙《Courrier Picard》在1月26日的頭版頭條,便是以「黃色警戒」(Alerte Jaune)此一強烈暗示「黃禍」的種族歧視字眼為文章下標。

許多藝術創作者注意到這個問題,在Instagram上首先出現一波由亞裔插畫家發表作品並發起反歧視的關鍵字串連:「#IAmNotAVirus」(我不是病毒),以表達反對歧視亞洲人的心聲。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