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攝影史

帝國的攝影師──小川一真與照相製版

小川一真拍攝北京城的底片,1901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典藏

小川一真(1860-1929)是活躍於日本明治中期至大正時期的攝影師,以及引領日本近代攝影、印刷與出版的先驅,也是唯一一位以攝影專業受日本帝國任命的「帝室技藝員」。很多人可能曾經看過小川的作品但對他並不熟悉,像是在1984至2007年流通的舊版日本千元紙鈔上的夏目漱石肖像,攝影者就是小川一真。

Comments closed

探索光學機具的視覺史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典藏展

製作者不詳,書本形狀的光學盒子(Boîte d’optique),十九世紀法國製造,木製。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收藏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近期舉辦了以窺看式光學機具為主題的典藏展,由此來探討影像和攝影的發展歷程。展覽中呈現許多早期的窺看式機具和它們所製造的影像,還有藝術家們以「窺視」擴展想像所創作的作品。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34:光學玩具 Optical Toys

從曲柄、畫盤、窺孔,到鏡片、膠卷、燈泡⋯⋯,繞經各種物質,影像顯現,通過雙手與身體,穿越視網膜和意識。在攝影與電影盛行之前,十七世紀以降的視覺裝置已率先創造出新的知覺經驗與樂趣,並與不同技術媒介及視聽文化相互組構。本期由一系列光學玩具與視覺裝置展開──魔術畫片、旋轉畫筒、幻透鏡、實用鏡、翻頁式放映機⋯⋯,從動態視覺技術閃現的開端,探索影像的操作、生產與感知的關聯。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33:靈/媒 Phantom Medium

攝影術到臨之初的首批照片──由法國攝影先驅伊波利特.巴雅爾(Hippolyte Bayard)於1840年代拍攝的《溺水者的自拍像》(Autoportrait en noyé),即預示了攝影與死亡論題的永恆交集,仿若宣告攝影成為牽亡與還魂、無有雙生的一種「冥介面」,迴盪於幽明之間。

Comments closed

攝影、權力,與製造「真實」──
無法迴避的「再現之重」

文──郭力昕

就影像文化來說,對於攝影處理政治性題材的再現分析,並不足以完整理解影像被賦予的政治性功能和意義操作;泰格認為,我們需要探究的,是影像再現現實所涉及的整套社會話語和意義生產系統,以及其中複雜的權力運作。這是他所稱的「再現的政治」。

Comments closed

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

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透析攝影與權力體制的重量級奠基之作!

是什麼讓攝影擁有召喚「真相」的特權?本書撼動了攝影作為「紀錄」型態的信仰──攝影從不引致真相,而是引致權力。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John Tagg)洞察攝影所潛藏的種種權力機制,以及隨之建立的意義生產與真相體系。他檢視「攝影史」的隱晦面,論辨自十九世紀以降,「攝影」如何在資本主義與政府職能的擴張下急速發展、如何形成綿密的社會監控與規訓,以及如何為支配階級所需的社會秩序提供服務。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