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東南亞攝影文化與歷史的入門讀本,中文版推出!
本書費時十年踏查研究,勾勒東南亞自殖民時期以來的攝影發展軌跡。
書中包括十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尼、汶萊、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與新加坡,以獨立章節呈現各地文化、社會、政治與攝影的歷史連結,並引介眾多在地攝影工作者與藝術家的影像實踐,擴展世界攝影史的亞洲視野。
Comments closed認識東南亞攝影文化與歷史的入門讀本,中文版推出!
本書費時十年踏查研究,勾勒東南亞自殖民時期以來的攝影發展軌跡。
書中包括十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尼、汶萊、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與新加坡,以獨立章節呈現各地文化、社會、政治與攝影的歷史連結,並引介眾多在地攝影工作者與藝術家的影像實踐,擴展世界攝影史的亞洲視野。
Comments closed書——作為一種創作物——已成為當代攝影藝術領域獨領風騷的話題。猶記2011年在《攝影之聲》創刊號中,我們提到方興未艾的個人出版運動,數年過去,這股逆數位化的影像出版浪潮奔流未止,並在世界各地擴散,即使紙本出版環境在本世紀被認為進入了寒冬期,火熱的攝影書潮卻一點也沒有退燒的跡象。如今,國際間小型獨立出版絡繹不絕地出現、藝術書展市集也遍地開花,「攝影書」佔據著各個攝影節、博覽會與創作獎項的主要位置,成為攝影發展歷程裡前所未有的獨特地景,也重新定位了「製書」在視覺藝術中的角色和概念。
Comments closed在本期專題裡,我們埋首雜誌報刊堆中,透過梳理台灣、中國和香港攝影雜誌的出版歷程,作為初探東亞影像刊誌的歷史迴路及攝影文化脈動連結的支點,試圖疊映出這個影像時代過去與現在的考驗和變貌。
2 Comments冷戰,一個自二戰後從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對立關係之中展開,進而影響世界局勢與歷史發展的關鍵詞彙。1950年代起,居於美國反共圍堵政策重要位置的台灣——麥克阿瑟口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艦」——也在美援的推力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與文化狀態。從意識形態到可口可樂,美國因素至今依舊牽動著東亞世局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期專題中,我們從台灣出發,循著東亞島鏈爬行,從冷戰時期的影像檔案,到後冷戰時期的當代攝影創作,對遠去卻仍鮮明的冷戰記憶進行了一次影像考查。
Comments closed作為一份持續關注影像閱讀與攝影出版的刊物,《攝影之聲》繼2012年製作「台灣攝影書特輯」並在2014年展開「台灣攝影書出版對話」,我們試圖以兩年為跨度來記錄台灣的攝影/出版發展歷程。今年我們再度啟動出版專題,從「書」的路徑來檢索攝影樣態,期待透過不斷地討論和書寫,為未來留下一份當代攝影文化觀察報告。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