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影像

攝影、權力,與製造「真實」──
無法迴避的「再現之重」

文──郭力昕

就影像文化來說,對於攝影處理政治性題材的再現分析,並不足以完整理解影像被賦予的政治性功能和意義操作;泰格認為,我們需要探究的,是影像再現現實所涉及的整套社會話語和意義生產系統,以及其中複雜的權力運作。這是他所稱的「再現的政治」。

Comments closed

關鍵詞──影像

文──李立鈞

  關於「影像」,我們所知甚多。但也正是因為「所知甚多」,要為「影像」書寫一篇恰如其分的介紹文字反倒顯得無比艱難。這邊的「艱難」並非來自篇幅的限制,而更是更涉及了「影像」一詞原生的特質:「影像」指涉的對象實在太過寬綽、分歧、蕪雜,從繪畫、圖片、景色、意象、視域、想像、心像、夢境、隱喻、象徵到海德格所提出的世界圖景云云,我們要如何將這些各有其生成環境、使用脈絡、理論意識的指涉對象收束到「影像」的條目之下,並賦予它一個穩當的操作定義?再說,光是此處為何是使用「影像」,而非「圖像」,就已經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面對影像,與其嘗試賦予它一個通體適用、辭典條目式的解釋,不如回到更基本的角度來討論:「影像」為何在當代會成為一個必須探問的論題?

Comments closed

繞過機器製造影像:謝佑承的藍屏與幻象

文/李佳霖

走進展場,房間偌大的牆面亮著投影機的待機畫面,「No Signal」幾個字始終沒有消失,靜止的藍色讓人想起Derek Jarman的電影《藍》,畫面從頭到尾都是一片國際克萊因藍。突然,展場的日光燈開啟,原先凝視著的那片空無之藍瞬間現出原型,一切都是藝術家用螢光漆手繪出的幻象,觀眾以為發出光源的機器,在展覽中始終缺席。

Comments closed

後藤由美 ⦿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的「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是一系列由藝術家與影像研究者帶領、以「影像-歷史-創作」意識為出發的工作坊。「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為此系列之五。本工作坊源自日本東京由後藤由美主持的「Reminders Photography Stronghold」製書工作坊,其所孕生的影像書寫創作與藝術家手工書,近年頗受國際矚目。此工作坊嘗試培養並激盪影像創作者進行圖片編輯與裝幀設計的觀念及實作能力,重視運用攝影與紙本書的複合表現敘事。本工作坊將透過為期八天密集的實作課程,為影像敘事方法帶來更多靈感與刺激。

Comments closed

【攝影史敘事工作坊 系列一】——重返地景:航遙測影像檔案工作坊

首度由《攝影之聲》策畫、空總C-LAB共同舉辦的「攝影史敘事工作坊」,從三月開始起跑,是一系列由藝術家與影像研究者帶領,並以「影像-歷史-創作」意識為出發的工作坊,也是我們在2019年的重點活動。🤘

第一場工作坊「航遙測影像檔案工作坊」,由地理學與影像檔案研究者黃同弘打頭陣,從戰後美軍航拍偵察照片,一探台灣最早的航空影像紀錄,並學會運用開放檔案資源、操作歷史GIS系統、Google Earth與地理判讀方法(重要!),從中探尋「台灣影像」的建構歷程。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4: 攝影書作為方法 II
Photobook As Method II

書——作為一種創作物——已成為當代攝影藝術領域獨領風騷的話題。猶記2011年在《攝影之聲》創刊號中,我們提到方興未艾的個人出版運動,數年過去,這股逆數位化的影像出版浪潮奔流未止,並在世界各地擴散,即使紙本出版環境在本世紀被認為進入了寒冬期,火熱的攝影書潮卻一點也沒有退燒的跡象。如今,國際間小型獨立出版絡繹不絕地出現、藝術書展市集也遍地開花,「攝影書」佔據著各個攝影節、博覽會與創作獎項的主要位置,成為攝影發展歷程裡前所未有的獨特地景,也重新定位了「製書」在視覺藝術中的角色和概念。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