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川一真(1860-1929)是活躍於日本明治中期至大正時期的攝影師,以及引領日本近代攝影、印刷與出版的先驅,也是唯一一位以攝影專業受日本帝國任命的「帝室技藝員」。很多人可能曾經看過小川的作品但對他並不熟悉,像是在1984至2007年流通的舊版日本千元紙鈔上的夏目漱石肖像,攝影者就是小川一真。
Comments closed
小川一真(1860-1929)是活躍於日本明治中期至大正時期的攝影師,以及引領日本近代攝影、印刷與出版的先驅,也是唯一一位以攝影專業受日本帝國任命的「帝室技藝員」。很多人可能曾經看過小川的作品但對他並不熟悉,像是在1984至2007年流通的舊版日本千元紙鈔上的夏目漱石肖像,攝影者就是小川一真。
Comments closed
1964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1938-2015)和森山大道(1938-)在攝影家東松照明的介紹下相識了。 當時作為雜誌編輯的中平和剛開始從事攝影師工作的森山因為同齡,一起住在神奈川縣逗子市,所以經常見面。兩人受劇作家寺山修司的邀請,一起在雜誌上連載各自的照片,並因共同參與日本傳奇攝影同人誌《PROVOKE》等活動,而加深了交流,各自摸索著自己的攝影表現。 這種作為獨一無二的相互伴隨又彼此競爭的特殊關係,直至中平去世。而對森山來說,這種關係至今依然延續著。
Comments closed從曲柄、畫盤、窺孔,到鏡片、膠卷、燈泡⋯⋯,繞經各種物質,影像顯現,通過雙手與身體,穿越視網膜和意識。在攝影與電影盛行之前,十七世紀以降的視覺裝置已率先創造出新的知覺經驗與樂趣,並與不同技術媒介及視聽文化相互組構。本期由一系列光學玩具與視覺裝置展開──魔術畫片、旋轉畫筒、幻透鏡、實用鏡、翻頁式放映機⋯⋯,從動態視覺技術閃現的開端,探索影像的操作、生產與感知的關聯。
Comments closed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住在廣島府中町的山田精三拍下了核爆後直衝天際的蕈狀雲。據山田回憶,他是在核彈爆炸約兩分鐘後按下的快門,這張照片現在被認為是第一張從地面捕捉到核爆蕈狀雲的戰爭視覺紀錄。現年93歲的山田,昨天(2022年4月10日)將拍攝這張歷史照片的老相機,捐贈給他所服務的廣島中國新聞社典藏,展示了駭人的戰爭記憶。
Comments closed文──細江英公
三月,雖然很少去學校,卻還是畢業了。這也是戰後這個時代的特殊經驗。在校就讀期間,受到鎌田彌壽治老師、關一老師、村山勇老師、宮本五郎老師和林一男老師等人細心的教導。
Comments closed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的「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是一系列由藝術家與影像研究者帶領、以「影像-歷史-創作」意識為出發的工作坊。「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為此系列之五。本工作坊源自日本東京由後藤由美主持的「Reminders Photography Stronghold」製書工作坊,其所孕生的影像書寫創作與藝術家手工書,近年頗受國際矚目。此工作坊嘗試培養並激盪影像創作者進行圖片編輯與裝幀設計的觀念及實作能力,重視運用攝影與紙本書的複合表現敘事。本工作坊將透過為期八天密集的實作課程,為影像敘事方法帶來更多靈感與刺激。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