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紀錄攝影

南非攝影師歐內斯特.柯爾回顧展首次於德國舉行

南非,1960年代。在約翰內斯堡車站外,政府派員進行通行證的臨檢,每個非洲人都必須出示通行證才得以放行。© Ernest Cole / Magnum Photos

位於德國埃施博爾恩的The Cube展覽廳六月起舉行南非已故攝影師歐內斯特.柯爾(Ernest Cole)的回顧展。作為南非種族隔離政治的重要紀錄者,這是柯爾的作品在德國的首次展出。展覽以柯爾的攝影書代表作《為奴之家》(House of Bondage)中的十五個主題章節來策畫,展出約130張照片,另外包括原書中未發表的作品,以及藝術家的個人文件和早期訪談影片等。

Comments closed

攝影、權力,與製造「真實」──
無法迴避的「再現之重」

文──郭力昕

就影像文化來說,對於攝影處理政治性題材的再現分析,並不足以完整理解影像被賦予的政治性功能和意義操作;泰格認為,我們需要探究的,是影像再現現實所涉及的整套社會話語和意義生產系統,以及其中複雜的權力運作。這是他所稱的「再現的政治」。

Comments closed

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

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透析攝影與權力體制的重量級奠基之作!

是什麼讓攝影擁有召喚「真相」的特權?本書撼動了攝影作為「紀錄」型態的信仰──攝影從不引致真相,而是引致權力。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John Tagg)洞察攝影所潛藏的種種權力機制,以及隨之建立的意義生產與真相體系。他檢視「攝影史」的隱晦面,論辨自十九世紀以降,「攝影」如何在資本主義與政府職能的擴張下急速發展、如何形成綿密的社會監控與規訓,以及如何為支配階級所需的社會秩序提供服務。

Comments closed

郭力昕《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

本書是一本針對台灣本土現實主義攝影提出批判思辨的論集。長年關注影像文化、以犀利觀點著稱的評論家郭力昕,在本書中以台灣攝影家作品、攝影集與社會現象的案例切入,透過五篇長論,深度解析在台灣脈絡中的「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自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至今的實踐與變貌。

Comments closed

人間的眼睛──蔡明德的《人間現場》

流浪的歌仔戲班子,嘉義,1984年 | 蔡明德攝影
安安歌仔戲班,嘉義,1984年 | 蔡明德攝影 / 南方家園提供

文──李威儀

說來有些不好意思,《人間》雜誌創刊時,我才剛滿三歲,停刊時,我才剛入小學。我沒有直接經歷《人間》的洗禮,對於《人間》,我隔著世代的認識距離。一直要等到上了大學重新自我補課,從舊書攤陸續抱回雜誌翻讀,才明白自己是如何錯過了一個時代的智識戰場。而隨著時間與陳映真的悄然遠離,《人間》也已成為一個傳說。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