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許芳慈

Wishful Images: When Microhistories Take Form

「wishful images」一詞來自馬克斯主義哲學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透過此概念探究在歷史、影像、政治三角關係中未實現的可能性,由過去至今的再歷史化,了解當代的地緣政治在冷戰背景下對亞洲的影響。展出高重黎(台灣)、Lucy Davis(新加坡)、國吉和夫(沖繩)、阮純詩(Nguyễn Trinh Thi,河內)、Aya-Rodriguez Izumi(紐約)與其父親José Rodríguez母親Noriko Rodríguez的合作作品,以照片、錄像、實驗動畫、聲音、檔案等形式回望了冷戰期間的不結盟運動(Non-Alignment Moveme…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8 : 沖繩專題
The Okinawa Issue

「亞洲當代攝影文化現場系列」是我們聚焦亞洲各地影像文化與創作實踐的系列計畫,嘗試透過亞際跨域連結與在地論述視野,拓展我們對於攝影在亞洲的實踐歷程、視覺經驗、文化及其論域的認識座標,並藉此作為影像歷史與認識論的持續省思。

「沖繩專題」是此系列的第二輯,特別邀請影像研究者暨策展人町田惠美與許芳慈共同擔任客座主編。本期採雙向閱讀編輯,集結文論與訪談,穿越沖繩糾結的被殖民史與帝國陰霾,在霸權的支配和抵抗的鬥爭之間,批判地觀看沖繩的影像,以及作為影像的沖繩。

Comments closed

《東南亞攝影概論》出爐!

認識東南亞攝影文化與歷史的入門讀本,中文版推出!

本書費時十年踏查研究,勾勒東南亞自殖民時期以來的攝影發展軌跡。

書中包括十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尼、汶萊、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與新加坡,以獨立章節呈現各地文化、社會、政治與攝影的歷史連結,並引介眾多在地攝影工作者與藝術家的影像實踐,擴展世界攝影史的亞洲視野。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2 : 高重黎專號
The Kao Chung-Li Issue

「攝影是時間的機器/攝影是存在的機器/攝影是遺忘的機器/攝影是鬥爭的機器/攝影是詩的機器/攝影是秩序的機器/攝影是快感的機器/攝影是機器的機器」__高重黎

一個幽靈──影像機器的幽靈──在島上遊蕩。

從實驗電影、攝影、動畫、雕塑、影像裝置、視覺玩具發明乃至影像論述書寫,高重黎源源不絕、型態多樣而難以被歸類定位的創作展演,正體現了觀看、影像與歷史的複雜纏繞,以及對於影像不曾止歇、永無終點的提問與思考,是台灣影像藝術創作圖景中極具實驗性與顛覆性的刺點。

Comments closed

專訪《在現場:卡帕百年回顧展》策展人──許芳慈

羅伯‧卡帕,法國,奧馬哈海灘,鄰近濱海科勒維爾附近,諾曼第海岸,1944年6月6日,開站首日第一波美軍部隊。國際攝影中心/馬格南影像通訊社提供

「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 羅伯‧卡帕

羅伯‧卡帕(Robert Capa, 1913-1954)是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卡帕曾參與了多場世界重大戰役,並於1947年與法國攝影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等人創立國際知名的馬格南圖片通訊社。國立台灣美術館於卡帕100週年誕辰,首度與東京富士美術館合作舉辦卡帕攝影回顧展。

Comments closed